赶集、逛超市自备手提布兜,洗菜、洗衣服的水循环利用,大棚用上秸秆反应堆和微灌,养猪用上生物发酵床,洗澡用上太阳能热水器,烧水、做饭用上沼气……行走在山东莱西乡村大地,到处可以感受到乡村百姓节能减排的生动实践,节能减排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生活细节重“节能”
进入六月份以来,在莱西市的各大超市内和集市上,笔者惊喜地发现用手提布兜和用自编的篮子购物的人们渐渐多了起来。在南墅镇东关村的集市上,向阳村赵翠莲一边往手提布兜里放菜一边说:“听说塑料袋多年"化"不了,一刮风还到处乱飞,造成"白色污染",现在,俺们村里人赶集都时兴拿手提布兜和提篮,不光不污染环境,还能多次利用。”
如今在莱西市经过宣传教育,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像赵翠莲一样注重环保的人也越来越多。从县城到乡村,很多小吃部的一次性筷子也换成了经过消毒的筷子。“听说光用一次性筷子一年要毁掉不少的树木,生产这种筷子还要浪费大量的水,这种筷子以后可用不得了。”在豪帝商城开烧烤店的赵老板边把消好毒的筷子递给客人边说。
生活细节注重“节能”,可说是延伸到边边角角,无“微”不至。日庄镇泊子村李瑞英谈起自己的生活习惯可是滔滔不绝,“俺记事用的本子,正面用了用反面;家里用的灯泡也换上了瓦数低的节能灯;出门不含糊,随手关灯;家里的水也是一水多用。你看啊,淘米水用来浇花是很好的有机肥;洗菜、洗衣服的水可用来冲厕所,一点也不浪费。”
科学种、养成时尚
马连庄镇鲁格庄村的瓜农高永奎种的甜瓜,由于表光好、甜度强、无公害,虽然价格比别人的每公斤高1元左右,却倍受客户青睐,他喜滋滋地说:“多亏了农业局帮助建设的生物秸杆反应堆和微灌技术。这种技术就费点事,但效果好,"反应堆"不仅能解决粪便、秸秆焚烧的污染问题,还能解决大棚二氧化碳不足的问题,具有提高棚内温度、改良土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多种好处。微灌技术除了节水外,还能防止土壤板结、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虫害。”
东庄头村老年协会则将生物杀虫技术运用到大棚蔬菜生产中,大棚的放风口封上了防虫网,大棚内垂挂了一个个黄色的杀虫板。一个大棚不仅能节约40多元的药钱,而且种植的蔬菜因为无公害而倍受市场青睐。
科技入“股”,养殖业同样将节能减排演绎得淋漓尽致。
水集街道办事处岗河头村的青岛三利生态养殖场被人们誉为“绿色工厂”,采用的是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新技术,将酵母按一定科学比例掺拌锯木屑、谷壳、米糠、猪粪并调整水分发酵,作为猪舍的垫料。利用生猪的翻拱习性使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经过发酵使猪粪尿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最终达到无臭、无蝇虫、零排放,并可达到节省饲料、节省人工和节约用水的效果。据了解,这种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新技术目前已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年内将建成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场10处以上。
新能源扮靓农民新生活
“以前洗澡,不跑澡堂,就得自己烧水。自从安装了太阳能,可真方便了,干活回家后,拧开开关就能洗上热水澡,又卫生又舒服,还节省了用气烧热水的开支,俺现在也享受起城里人的生活了!”聊起用上太阳能热水器的好处,莱西市日庄镇前庞村村民王瑞娥可是赞不绝口。
而在日庄镇东白石山村,太阳能还用到了照明上,每每伴着夜幕的降临,"太阳能路灯"准时亮起,引得全村老少爷们啧啧称赞。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孙永建介绍,该村安装的21盏太阳能路灯是由青岛市政府帮扶安装的,已经亮了半年,这种太阳能路灯,主要是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的光能转化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里面,通过控制器给光源供电,一年能节省1万多元的电费。
当一缕缕阳光化为新的能源时,一缕缕沼气也“燃亮”了农民的新生活。
走进孙受镇蒲湾泊村,过去各家各户门前屋后的粪堆、草堆早已悄然“退役”到村民修建的沼气池内,使村内的道路显得更加清洁、宽敞。在村民王春书家的厨房里,蓝色的火苗正舔得壶内的水滋滋作响,他高兴地说:“一壶水十几分钟就烧开了,炒菜、做饭都行,俺家自从建了沼气池后,不但一年能省下五、六百块钱的煤火钱,还干净!”该村村主任王振红也介绍说,“现在,俺村九成以上的家庭修建了沼气池,群众再也不用受那烟熏火燎的气了,产生的沼气基本能满足生活的需要,产生的沼液、沼渣还能用来浇菜肥田,一年下来又能省下400多元的肥料钱。”
据该市农业局的负责同志介绍,到去年底,该市建成沼气示范村43个,建成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13000多座,大中小型沼气池27座。今年还将投资540多万元建设户用沼气池3750座,建设中小型沼气池6个,秸秆气化站1个,到年底,将有3万多农户用上沼气这一清洁能源。
(宋学春 李焕青)
(人民网青岛7月15日电)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