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英雄谱
本报记者 史万森
从金紫山(音)到青川县76公里,一条平时没有多少人走的公路,内蒙古抗震救灾第三批防病队的车队却多次穿行在这条窄窄的公路上。夜晚视线不好,被砸毁的车和房子大的石头不断映入眼帘,防病队队长范蒙光坐在第一辆车里,一脸紧张,注视着前面的路。
范蒙光告诉记者,作为队长,当时他有两个担心:一个是怕抗震救灾的工作做不好,会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的形象;另一个是担心队员的安全,怕出了事自己没法向他们的家人交代。所以,遇到路况不好,他坐的车就是前面的探路车,他说“自己的安危其实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70多里的路走了4个多小时,到了青川已是半夜。范蒙光果断决定,就地休息。天蒙蒙亮时,车队才又向前行进,中午时分到了目的地平武。如今,坐在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会议室,提起这些旧事,范蒙光的情绪仍有起伏。
内蒙古第三批抗震救灾防病队一行30人,自带6辆汽车,装载100余箱消杀药品、40台喷雾器、帐篷等救灾物资,他们的任务是疫情防控。用范蒙光的话说,前面的救援队是在抢救伤亡的人,而他们则是保护活着的人,两相比较,似乎少了些轰轰烈烈与抢眼。但其重要性却更值得关注。
按照卫生部和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内蒙古第三批防病队负责绵阳市平武县的灾后防疫工作。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疫情发生后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范蒙光在带领队员开展消杀工作的同时,感到必须建立一个有全社会参与的疫情防控体系。此时,范蒙光已不仅仅是一个专家,更表现出一个有着多年防控经验的指挥者的从容。从24日到27日,一个由指挥部、救援队、当地医疗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牵头,当地所有部门参与的防控体系建立起来,同时建立了信息报告员电话报告制度,确定了各级各部门的防控责任人。
范蒙光说,在灾区工作期间他最大的感受是平时所学有了用武之地。比如,他们在消杀过程中提出制定《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就是考虑到了消杀药量的标准把握问题,药量不足,可能影响消杀效果,药量过重,又容易影响当地的环境。而这显然需要你有专业基础。他们对病媒生物进行了科学调查采样,获取了完整的数据。正好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也下发通知要求做这方面的工作,并要求上报监测数据。范蒙光防病队的监测数据得到了卫生部督查组和四川省卫生厅防疫评估组的高度赞扬,称这是他们见到的“惟一一份完整的病媒监测数据”。
防病队到达平武时,当地政府正在组织灭鼠。作为鼠疫防控专家的范蒙光发现,当地的灭鼠虽有效果,但并未达到城镇灭鼠标准。于是,他向当地政府提出制定一个标准的建议。县里一听非常赞成,就派人配合范蒙光他们开展这一工作。很快,一份《平武县灭鼠技术方案》出台了。范蒙光说,当地根本找不到相关技术资料,全靠平时的积累。
为了更好地为灾区人民服务,范蒙光带领的第三防病队在出发前即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支部要求,每一位党员都要佩戴党徽。范蒙光说,我们要让灾区人民随时看到,共产党员和他们在一起。媒体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并录制节目在平武电视台播出。很快,整个平武县的党员都带起了党徽,成了抗震救灾中的一道独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