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丁国元
北京市劳动保障局6月表示:由于物价水平攀升较快,工资上线和基准线均比去年提高了2%。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增长11.5%。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表示:从今年起,实施“工资倍增计划”等三大计划,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
对于在城市就业的大多数居民和农民工来说,工资收入就是主要经济来源。然而从2007年起,物价不断上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到今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更是上涨了7%,但许多企业的职工工资却不见涨。这日益成为他们热切关注的焦点。为此,北京、广东两地劳动部门明确提出了工资增加的指导性意见,为广大劳动者与企业协商工资增幅提供依据。北京:希望企业能够参考工资指导线
北京市劳动保障局6月表示:由于物价水平攀升较快,工资上线和基准线均比去年提高了2%。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增长11.5%。
往年北京市的企业工资指导线下线是与上年相比零增长或负增长,而今年突破性地定为在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增长3.5%。随后,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又强制规定从7月1日起,将最低工资由每月730元调至800元。这样原属于只能得到最低工资的职工,每月收入也增加了70元。
7月10日,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又发布13个行业工资指导线。除计算机服务业人均工资有所降低外,其它行业月薪均大幅增长。如食品制造业人均月工资增加928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人均月工资增加800.9元;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人均月工资增加452.3元;物业管理业人均月工资增加427.3元;零售业人均月收入增加616.8元。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解释说,工资指导线并非强制执行,对企业只有参考价值,但劳动保障部门依然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参考指导线来制定职工工资,合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北京市劳动保障局还强调,各类企业在确定本企业工资增长时,应当着力提高工资水平偏低的生产一线及技术工人岗位人员工资水平。对工资水平低于上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60%及本企业平均工资,或两年未增工资及工资增长缓慢的上述岗位人员,要予以倾斜,其工资增幅应高于本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增幅。生产一线及技术工人岗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不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工资不得增长。广东:全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
7月9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答复本省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广东省从今年起,实施“工资倍增计划”等三大计划,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从2008年开始,全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到2012年比2000年工资水平翻两番,让职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广东省政协委员吕平指出:2000年―2006年各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广东GDP分别增长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比例。
2000年~2006年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率从45.4%降到38.7%,6年降低了6.7个百分点。如果与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60.6%相比,下降幅度则达21.9个百分点。而且,广东居民收入增速慢于东部沿海五省,也慢于近临的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
吕平委员提出,广东省这种经济总量长期雄居全国榜首,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的现象已经持续多年,应该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增进国民福祉,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前的工资状况,严重挫伤了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工薪阶层倍感生活成本增加压力。
吕平委员建议:广东省在“十一五”期间应较大幅度地调高工资水平,加快广东省居民收入,特别是最低工资的增长速度,使之与GDP增长速度保持基本同步,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率;并且要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方面出台更多一些利民惠民的政策措施,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给广东人民带来真真切切的实惠。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对提案做出了如下答复:2007年,全省职工的平均工资29229元,比2003年提高了46%,年均增长10%.最低工资标准,相较于2003年,增长了81.5%,年均增长12.7%,有力地提高了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但与工资水平以及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工资水平的确有待提高。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明确保证,从今年起,实施“工资倍增计划”等三大计划,使职工能切实分享经济发展成果。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等制度,激励和推动企业合理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
广东省将力争从2008年开始,全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到2012年比2000年工资水平翻两番,让职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另外,从今年开始,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物价增长联动机制,争取连续5年调整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民营中小企业:尚需工会协助
职工工资增长缓慢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北京、广东有了明确指导性意见。其他地区的职工们也热切希望能有类似的政府指导文件出台。专家指出:还有一个问题是,国有大中企业建有工会、职代会进行监督,代表职工利益,与企业协商。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多数没有建立工会,而这部分职工在全国又为数不少,特别需要有人为他们呼吁。
专家指出:那些中小企业员工的工资要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如果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就是政府强行规定工资要上涨,企业没有相应的利润,涨薪就成了“水中月、空中楼”。今年人民币升值、融资限制越来越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职工工资增加,就更需要工会组织显示力量,把工会建立起来,把工资增长的谈判权交给工会,让政府主要是起到监督作用。
如,广东省就提出:将实施企业工资集体协商3年行动计划。争取到2010年底,全省已组建工会的大中型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比例达到60%,(行业)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大部分未组建工会的企业,使各类企业基本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以工资集体协商为核心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这样,会使企业经营者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有所依靠。因为,工会可以发动职工克服困难,帮助企业搞好经营,提高效益。在企业经营困难时,工会的作用尤其重要。工会是职工和企业的共同靠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