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六日电 题:天气“考验”北京奥运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下月起,从气象卫星到地面雷达,中国的气象设施或将更为忙碌。因为北京奥运即将如约而至,残奥会亦接踵而来。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中国需要对比赛场馆提前七十二小时作出天气预报。
而雅典、悉尼亚特兰大等以往的奥运会,只需要提前四十八个小时。
奥运会期间,中国需要对北京的三十一个比赛场馆,提供定时、定点、定量的天气预报。有的场馆,每隔一小时,就要发布一次天气预报。
这些,对中国而言,都是一种挑战。中国气象局官员周二介绍说,他们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中国已经具备这一能力。
“最好不用人工影响天气” 为了奥运,中国气象局已准备了七年。对诸如高温、暴雨、雷电、大雾、台风等各种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中国都做了准备。
五月底,中国发射了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目前,这颗携带了先进设备的卫星,正进行在轨测试。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于新文介绍说,北京奥运之前,这颗卫星将投入运行。
为了这次奥运会,气象局部门至分析了北京最近五十七年的气象资料。但分析结果,依然难以令人轻松。
通过对北京市观象台从一九五一年到二00七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北京地区八月八日的降水概率为四成七。
气象局官员还在距离“鸟巢”更近的一处气象站,获取了最近三十三年的历史资料。但从中得出的降水概率,也达到了四成一。
奥运开幕当天,如果北京真的出现降雨,该怎么办?
对此,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陈振林表示,人工影响天气作为一项应急措施,气象部门已经做了认真准备。从二00三年开始,中国进行了各种外场野外实验和作业演练。由此,积累了丰富经验。
陈振林坦陈,人工影响天气,特别是人工消云减雨作业,是世界性难题,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小范围,或者比较弱的降水云系,实施人工影响作业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对于大范围、较强的降水云系,比如台风北上、强暴雨,人工消云减雨的技术还难以抵御,效果不怎么明显。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一项应急措施,是否实施将取决于天气预报。陈振林介绍说,即便要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流程,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安全。
陈振林的同事,气象局新闻发言人于新文则强调说,不能把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作为保证奥运会,特别是八月八日开幕式的唯一手段,甚至是最为有力的手段。如果遇上倾盆大雨,估计谁也帮不了忙。“最好不用人工影响天气,祝愿八月八日的开幕式如期、如愿地成功举行。”
“奥运天气”提前一周方可获知 在中国,气象部门通常向公众提供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对奥运会开幕当天的天气情况,气象预测部门将提前两周左右,进行预备会商、趋势讨论,会得出一个趋势性的结果。
但中国气象局官员称,这一结果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只能作为内部消息,不会向外界发布,以免引起负面影响。外界要获取奥运开幕式当天的天气信息,需要等到开幕前的一周。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