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顺利推进“限塑令”,南宁市出台的措施十分刚性,明确从6月1日起,商品零售场所有低于成本价、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将受到最高额度2万元的处罚。如此高额的罚款,是否逼走了免费塑料袋?记者走访该市一些市场,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
7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宁市民主路的官塘市场购买荔枝,许多摊主一面给顾客报价钱,一面熟练地从身后扯下超薄塑料袋,装果称重。
记者问摊主知不知道“限塑令”,他无奈地说:“别人都用,我不用,谁来我这儿买果啊?”
据悉,自6月1日实施“限塑令”以来,超薄塑料袋在农贸市场、杂货店仍在使用,主要原因是不少摊主担心不免费提供塑料袋,会影响自家生意。据南宁市工商局统计,"限塑"一个月来,共查扣13万只违规经营超薄塑料袋。
记者在南宁走访北京华联、沃尔玛、利客隆、南城百货、人人乐等超市时却发现,这些超市的塑料购物袋均不免费,价格大多在0.1元到0.5元。
虽然大部分市民赞成“限塑令”支持环保工作,但不少人也提到了他们的隐忧。
“不免费提供塑料袋还真不方便,我早晨买早点要用,中午买菜要用,虽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塑料袋已进入我的生活,我早已不习惯随身带着布袋子或菜篮子,该怎么办呢?”家住青山路的邓阿姨说。
“有人认为塑料与环保是对立的,这观点有些偏颇。其实塑料的可回收利用率是很高的,再生塑料比再生纸的能耗要低。”广西环保协会的张秘书长认为,应提倡“少用一点,回收一点,替代一点,降解一点”的综合治理观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有关人士也认为,“限塑令”不是“禁塑令”。目前,中国废塑料回收利用率只有20%左右,但在发达国家,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率达到70%。他们认为,“限塑令”要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塑料袋的回收利用,同时普及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