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和谐社会,民生为大。今年3月,省社科联组织开展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为主题的大型民生调研活动。这是我省首次集千名专家学者与政府职能部门智慧并共同参与的大型调研活动,该活动将历时一年,调研成果将在年内分三批集中推出,目前第一批调研成果已经出炉。
与以往相比,此次大型调研活动有三个"创新亮点"。
一是选题更"亲民"。选题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民生热点,着力探寻制约我省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难题,调研活动也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二是多个职能部门的直接参与。近千名调研人员中,除高校、社科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外,还聘请了有关厅局长期做某个领域民生工作的领导者和实际工作者,其调研成果必定更切中肯綮,更具可操作性,更有利于结合自身工作解决问题;三是着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效果。本次活动的调研成果将通过报刊摘登、专栏推介、成果专报、部门采纳等多种形式转化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巨大动力。
从今日起,本报开辟"与专家同行解民生难题"专栏,以记者随同专家到一线调研的形式,通过专家的视角查找民生问题的症结,深化对民生问题的认识,报道民生调研的情况。同时对选题更具针对性,理论更具创新性,对策建议更具可行性的重要调研成果予以摘登。
近日,记者随同省卫生经济学会会长张绍军来到枣强县,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调研。
在该县人民医院内科,我们随机询问了一位患急性心肌缺血的农村患者。患者叫李洪禄,60岁,是该县张秀屯乡曹庄村人。6月28日住院,已经住了4天。
以下是专家与患者的对话:
专家:什么时候参加的新农合?愿意参加吗?
李洪禄:2003年参加的。那时大家还有些顾虑,有些人不愿意参加,现在认识到了新农合的好处,都积极参加,全村400多口人都入了。我家5口人也都参加了。现在每到11月份交钱的时候,全村人都互相通知,很快就能把钱交齐,一点也不费劲儿。
专家:这次住院大概要花多少钱?能报多少?
李洪禄:心脏病算是大病了,住院时间比较长,还得每天做心电监测,所以医生说花钱比较多,得四五千元。按照新农合在县医院住院去除300元后报销70%的规定,能报3000多元。这些钱对农民来说,太重要了。
专家:报销程序复杂吗?
李洪禄:原来复杂些,要到乡里去报销,也要等一段时间。现在不复杂了,出院的时候,医院经过核算,直接就把报销的钱返还给我们了。
专家:你对新农合还有什么建议吗?
李洪禄:我希望补助标准再提高点儿。2005年我得了肠梗阻,在衡水市看的病,当时花了6000多元,只报了800多元。农民得了大病一般要到大医院,但报销比例较低,而且最高是1.5万元封顶,今年虽然涨到了3万元封顶,但对得了大病的农民来说还是少了些。我就听说邻村一个农民因为癌症花了10来万元,虽然报销了1万多元钱,但还是背了一身债。
在该院又询问了几位患者后,记者随同张绍军一起来到了枣强县卫生局,主管新农合工作的副局长周清森介绍了基本情况后,张绍军又详细询问了几个新农合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问题一:在实践中如何掌握好新农合统筹资金的报销和存留的均衡点及提高参合率?
周清森说,2003年,枣强县成为我省新农合的3个试点县(市)之一(另两个是曲周和迁安),今年的参合率是91.4%,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新农合资金报销和存留的均衡点也基本找到了规律,掌握得较好。每年报销后所剩资金基本上吻合规定比例,如果高于规定比例则要进行第二次报销。
问题二:筹资机制和报销程序还有何障碍?
张绍军在调研中发现,新农合是以农民自愿参加为原则,因此在收缴农民费用方面没有明确的筹资组织,具体工作主要由村委会负责或依靠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等上门逐户收取,因此工作量大、任务重、成本高,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个问题。另外,有些农民报销还要到乡(镇)去,程序较为复杂。
周清森说,一开始他们也确实遇到了筹资任务重、成本高的问题,但随着农民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了。每年到筹资的时候,农民都很积极主动,各乡(镇)一周时间便能收齐。另外报销程序也进行了简化,县内所有新农合医疗定点医院都能实行直报。
问题三:结合5年的实践,目前新农合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完善?
周清森说,新农合切实解决了大部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农民得了大病还是会因病致贫、返贫。周清森算了一笔账:比如一个农民得了癌症,得花个十万八万的,新农合制度原来规定最高报销1.5万元,今年才涨到了3万元,而医疗救助最高只有3000元。也就是说,这位农民最多能报3万多元,其余的6万多元还得自己负担,所以很容易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