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的庄世平老先生 |
江泽民会见庄世平和李嘉诚 |
相关新闻:解放思想 哪些人哪些事不能忘记
“这样的特区条例,我要投弃权票!”
――庄世平与改革开放幕后故事,广东赞其“办特区,他是我的老师”
文/本报记者 李春暐
庄世平,香港银行界的一代巨擘,长期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和全国侨联副主席。
|
周恩来总理对他的评价是,"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一个是理论的许涤新,一个是实践的庄世平"。
他的功劳有多大?原广东省委书记兼广东省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吴南生说"办特区,他是我的老师";叶剑英元帅的女儿叶向真说"(他是)很大的幕后英雄";中联办主任高祀仁说"(他的)很多意见被采纳并付诸实施,特区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新中国创办特区这项惊天动地的创举,有着他特殊的一份功劳:是他收集、提供特区法规资料,是他提出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这一大胆的设想,是他怒发冲冠争来特区办企业的低税率……
(一)凌晨一通电话,他的命运从此与"特区"连结
1979年2月22日凌晨,香港跑马地的一间公寓里,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来自广东汕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刚刚发出了一份1300字的电文,向中央建议在广东设立"出口加工区"(也即"特区"的雏形)。
电文发出后,他一个电话就打到了香港。这通深夜来电,敲响了中国改革放设立经济特区的前奏,接线的正是银行界赫赫有名的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庄世平。
吴南生办出口加工区的念头,灵感来自他工作时接触的港澳报刊和海外经济信息。但国内从没此先例,国外的资料又不可能拿得到。吴南生于是想起了热心家乡建设而频繁返回内地的庄世平。
"我这里只有台湾的大概资料,但别人的做法、管理、政策法规一概不知。其他地区的情况更是无据可查。我们要办加工区,不借鉴人家的经验,谈何容易,请你帮忙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被吵醒的老人没有生气,欣然答应了这个要求。特区,从此与他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钱就在你的脚下",引发我国土地管理模式改变
1979年3月中旬,庄世平就把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有关台湾出口加工区各种法规的全套资料传到吴南生的手里。同年,4月6日,又传去菲律宾、新加坡、墨西哥、美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创办出口加工区的各类资料。特区参考的法规蓝本,基本都齐备了。
1980年3月,中央正式批准成立"经济特区"。吴南生再一次找到庄世平,希望从他的南洋商业银行贷款来进行特区的基础建设。但庄世平却把这笔送上门的生意"婉拒"了。
老人回忆当时的情况时笑说,"我跟他说,你怎么还需要借钱,你脚下踩着的都是钱。只要卖地就有钱了啊!不用中央贴你钱,也不用向什么人筹钱。开了这个路,你就盆满钵满了"。
这个建议在当时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因为宪法第十条第四款就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很多声音质疑,搞个特区,连宪法都不顾了?
但庄世平认为,参考国外做法,其实可以在宪法原则与实用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的,"如果特区和其他地方的法规一样,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然而,"卖地"的提法还是引起了比想象中更大的反弹。反对者甚至说,"卖地"的做法实质就是把特区变成租界!
在那个以政治挂帅的年代,人们对这个指责都三缄其口。庄世平却按捺不住,反驳说:"警察和法官、军队、海关、税收都是我们自己的,这怎么能算是租界?"他的挺身而出,一定程度鼓舞了改革者的士气。
1987年12月1日,深圳"冒天下之大不韪"敲响了"动地一槌"。中国人当时从来不知拍卖为何物,一时间找不到"拍卖槌"。还是香港测量师协会善意地送来了从英国定制的"拍卖槌",上面还有"深圳市人民政府笑纳"字样。
下午4时30分,拍卖正式开始。最终,经过长达17分钟的轮番叫价,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525万元的最高价成为这宗中国首场土地使用权拍卖会的"赢家"。
525万元的成交价实际上远远超出了拍卖方的心理价位。一份画好线格的《土地公开竞价拍卖现场报价记录》在报价上升到490万之后就已经全部填满,工作人员不得不在一张白纸上记下了此后的所有报价。
特区的建设资金紧缺问题应刃而解!
1984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切割,增加"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条款。
庄世平的建议,引发了国有土地的管理模式的新突破。
联合报道:扬子晚报、新安晚报、辽沈晚报、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北京晚报、钱江晚报、新闻晚报、山西晚报、大河报、楚天都市报、今晚报、齐鲁晚报、新文化报
羊城晚报独家供稿搜狐网,严禁转载。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