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据《印度教徒报》网站7月16日报道,北京不久就将收到奥运会(搜狐联想2008奥运、联想官网)送给它的一份礼物———一片给人喘息之机的绿洲。作为北京最大的人工绿地,占地680公顷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很快就将对公众开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在这座人口密集的城市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将成为“北京绿肺”。森林公园位于奥运村所在的北京中轴线北端,整个工程历时3年。站在森林公园的山顶上,“鸟巢”等尽收眼底。公园内种植了180多个品种、50多万株乔灌木。
但这个公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一个占地约27公顷的人工湖,这也是整座森林公园最有争议的地方。围绕在一个濒临水危机的城市修建这么大一个人工湖是否明智的问题,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在连续经历了8年干旱后,北京的天然水资源严重匮乏。奥运会很可能会给这座城市的供水带来更大负担。预计北京在奥运会期间将接待150万游客,用水量估计将激增30%。
北京市水务局官员强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用于灌溉植被和冲洗厕所的水全部是循环利用的。雨水收集系统使全园雨洪利用率高达70%。另外,园内种植的乔灌木都是本地品种,其中大多数是耐旱植物。
同时,森林公园预计将成为一道绿色屏障,阻挡每年春天肆虐中国首都的沙尘暴。
北京奥运会被宣传为“绿色奥运”,北京净化环境的承诺是国际奥委会决定将主办权授予中国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自2001年赢得主办权以来,北京已经在环境治理项目中投入了大约120亿美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去年的报告中认为,北京在改善环境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绿色遗产。森林公园每年的养护费用估计需要1亿元人民币,但它每年也将吸收大约7200吨二氧化碳和32吨二氧化硫,同时释放出5400吨氧气。
公园将于奥运会之后逐步对老百姓开放。在中国,社会主义集体文化也许在公园里体现得最为明显。每天早晨和晚上,首都的公园都挤满了各个年龄段的群众,人们在这里锻炼、遛鸟、散步或是和朋友聊天。
事实上,借助这种公园文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很可能会成为北京奥运会留下的最成功的遗产之一。在2008年奥运会本身成为历史之后,它仍将对主办城市产生重要意义。(编辑:刘瑞常)
新华网消息:新加坡《海峡时报》5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説,初次来到北京的游客,看到摩天大厦高高耸立,一幢幢大楼活像水泥碉堡,组成的街区一片接着一片,他们是完全无法相信北京能与绿色有什么联系的。然而,到今年5月的时候,北京将建成这个城市最大的公园。
这篇题为《北京市内的绿肺正在成形》的文章称,有了这个公园,人们便会打消一切疑虑,相信北京正在兑现举办"绿色奥运"的承诺。这座"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紫禁城以北10公里处,占地680公顷,面积几乎是新加坡圣淘沙岛的两倍。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