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七日电(记者王欢)“患者未到信息先行”,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急救质量的“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平台”今天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启动,将率先应用于北京二00八年奥运会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
“急救信息平台”是“首都急救医学救援科技工程建设研究”重大科技项目的科研成果之一,集远程无线移动技术于一体,通过信息共享,现场急救人员、随车救护人员、医院急诊室,特别是院内各相关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急救过程,实时监控患者病情,在急救转运过程中加强提前诊断能力,从而缩短救治时间。
近年来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和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持续攀升,居急性死亡顺位之首。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在突发疾病和突发事故中对猝死者的救治率还不到百分之一,而美国已达百分之三十以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杨伟光指出,北京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在组织指挥、信息渠道、应急准备、网络覆盖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而创新的“急救信息平台”的投入使用,标志着北京现代化国际化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初步建立,可大大缩短抢救患者生命的时间。
据课题负责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王杉介绍,当有急诊病人和伤情出现时,救援人员到现场可通过手持无线现场急救信息系统第一时间让调度监控中心和急救团队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及病情。救护车转运途中,车载无线移动监护设备可以完成对患者重要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血氧、心电图、脑电图、呼吸、体温等参数)的监测,与目标医院共享,帮助医院迅速做好接诊准备、提前制定抢救方案,真正建立急救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目前,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已完成该平台的安装调试;九九九调度中心大厅实现信息整合共享,连接了急救过程各环节的断点,正在五十台急救车上安装相应设备。该系统填补了中国目前尚未建立高效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空白,将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率先运行,并在今后服务于北京的紧急医疗救助保障。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