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复盘赤壁之战

  本刊记者 杜兴

  赤壁,一个原本普通无奇的地方,由于一场战争而成为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代表了冷兵器时代最显赫的战役,也代表了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战例。在1800年前的那个寒冷冬天,在长江岸边那个小山峰边,究竟发生了什么?

   赤壁,一个长江畔普通山峰的名字,由于一场战争,而成为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代表了冷兵器时代最显赫的战役,也代表了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战例。

  因为小说的夸张和渲染,关于赤壁大战的若干地名以及神乎其神的谋略,几乎妇孺皆知。然而,曹操和孙刘联军为何在赤壁相遇?火烧曹营的真实场景是怎样的?曹军的战斗力为何突然大幅下降?所有的疑问,最后都指向了一点,那就是——在1800年前的那个寒冷冬天,在长江岸边一个的那个小山峰边,究竟发生了什么。

  赤壁遭遇

  打开汉末地图,荆州三个最基本的战略要地构成一个三角形。襄阳是抗衡北方大军的门户;江陵是控制两湖的中心;而夏口处于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连接吴楚两地,北有大别山,南有幕府山,是东吴政权拒北西进的命脉所在。汉末时的夏口,即现在毗邻武昌的汉口。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八月,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襄阳。而后又占领江陵,获得刘表七、八万水军以及大量军需物资。

  一心统一天下的曹操,此时想一鼓作气征服东吴。他给孙权送去了劝降书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在曹操大军压境之际,孙、刘两军迅速结盟。孙权政权中的主战派周瑜更是态度坚决, “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曹操攻占江东,其进攻所向必然经过夏口。而在周瑜看来,“进入夏口”也是“破操”的最基本条件。于是,孙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领黄盖、韩当、吕蒙、凌统、甘宁、周泰、吕范将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

  而此时的刘备同样也是驻军夏口。迫于曹军压境,忐忑不安的刘备每日派人去江边探望消息,等待东吴援军到来。当周瑜水军终于溯江而上时,刘备想请周瑜上岸相会,却被急速行军的周瑜婉拒,只好乘小船去江中问其兵力,周瑜说,“三万人”,刘备说,“恨少”。周瑜胸有成竹地说,“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周瑜之所以马不停蹄地赶往上游是有原因的。夏口上游的长江南岸蒲圻境内,有一条重要的路上通道,这是一条南达巴丘,北通夏口南岸,东北直插鄂县、西塞、流沂(今黄石一带),经下雉与柴桑相接的战略要道。

  一旦曹军在此一带登陆,则可完全摆脱孙刘联军的水军威胁,运用步兵和骑兵直下孙吴的大本营柴桑。

  而要守住这条通道,就必须遏制曹军抢占此段最关键的战略要地——陆口。陆口,也称陆溪口,又名蒲矶口,是陆水流入长江之口,在今天嘉鱼、蒲圻二县交界处。陆口上游三公里处,即是赤壁山,而隔江又与乌林相望。台湾三军大学编写的《中国历代战争史》称,“必争得此陆口、赤壁,方能以阻止曹军自陆口上陆,过蒲圻、羊头山(今通山县)、阳新直扑柴桑。”

  赤壁当地的地方志学者冯金平曾多次考察过陆口,他也强调,“此处是江东要塞,一旦有失,则整个江东地区必危。”

  也正因为如此,顺江而下的曹操水军先头部队,和溯江而上的周瑜水军,终于在战略要冲陆口上游三公里处的赤壁矶一带遭遇,史书记载,“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水军交战

  对于此次赤壁遭遇战的具体情况,所有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

  但根据《中国军事通史》的推测,那时的水战,主要采用船舰冲撞、接舷格斗两种战法。主力战舰,是蒙冲、斗舰等战船。蒙冲是冲撞船,船体狭长,航速较快,常乘人不及规避,冲撞敌船。船背蒙盖生牛皮,两厢凿棹孔,前后左后设弩窗、矛穴,使敌人无法逼近,箭和石块都不能毁坏。斗舰是战斗之船,船上设高3尺的防护墙,墙下设棹孔,前后左右树立牙旗、幡帜和金鼓。除此之外,还有大型指挥舰船——楼船,快速冲击型战船走舸等。

  一般来说,冲撞是接舷格斗的基础。选择合适的角度,凭藉水流的冲力,高速冲向敌船的要害部位,使其失去或部分失去战斗力。比如快速从敌船的舷侧擦过,折断长楫,使敌船失去控制,在江心打转;或者撞击尾部舵室,破坏其操纵系统,使其无法转向;或者拦腰撞击斗楼,毁坏弩窗、矛穴或其它船战具,趁其立足不稳、乱作一团时接舷胜敌,有些时候甚至可以撞裂、撞断敌船,使其进水下沉。

  阴历十二月,长江中游盛行北风,周瑜的水师居于上风位置。上风便可扬帆,并借助风力向敌方射箭,或投掷短矛、铁镖等抛射型武器 。虽未接舷,便可迫使敌船退避。

  宋人谢叠山在《赤壁•诗序》中说,“赤壁,至今土人耕地得箭镞”。1949年以后,赤壁共出土刀、枪、剑、戟、斧、钺等兵器几十件,在赤壁山沿江发现铁箭镞数百枚之多,不少箭镞是渔民在江边捕鱼时打捞起来的。从这些箭镞的形式来看,有三棱形、六棱形等。据南京大学六朝考古学家蒋赞初先生考证,这些铁镞是东汉末、三国的遗物。

  曹军数量虽然是东吴水师的数倍,但在江面上遭遇,真正能够面对面格斗厮杀的水军数量受到一定限制。新编的水军战斗力较弱,军中瘟疫流行。而周瑜率领的东吴水师,在长江大湖上纵横多年,骁勇善战。两年首战以曹军失利而告终,曹操“引次江北”,而周瑜占据了对他来说性命攸关的长江右岸。

  乌林相持

  这一仗后,周瑜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占领了陆口,曹军只好在对岸的乌林安营扎寨。

  现在的乌林镇,地势平坦,分布着如白骨塌、红血巷、万人坑、乌林寨、曹操湾等多处遗址。但当时的乌林,并非今天这样的平原,而是长江与云梦泽之间的交界线——自然堤。曹军的活动空间,是东南面长江与西北面云梦泽之间狭长地带,主要依靠河滩与自然堤两侧的斜坡驻扎。

  对拥有30万人马、多兵种的曹操大军来说,这样的空间无疑过于狭窄了。而曹军中的精锐骑兵,在这样的地带也发挥不了作用。

  正如学者张靖龙所分言,这样的屯兵环境,一旦打起仗来,曹军“无法发挥作用,仅能充当广阔的大江上水军作战的看客”。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分析,这一带长江右岸丘陵山地频临江边,矶头较多。而曹军驻扎的左岸矶头较少,间距大。左岸今洪湖乌林一带,仅有两座山峦,减去地面高程,相对高度不足50米。而右岸则丘陵星罗棋布,植被浓密,站在蒲圻的赤壁矶上,居高临下,对岸情况一目了然。

  但这样的优势并非持久作战的依凭。东吴以水军立国,周瑜率领的三万水师,是当时中国受屈一指的劲旅,限制曹军水师沿长江向北运动,虽然有些难度但还是有可能的。而如果曹军的步骑一旦向两翼移动,寻找联军防守薄弱之江段伺机渡江,就难以限制了。

  “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黄盖也注意到了这种危险。于周瑜来说,最好能抓住有利战机突然袭击。

  火烧曹营

  曹操“引次江北”之后,不习惯船上颠簸摇晃的北方步骑便弃舟登陆扎寨。当时的船舰尚未采用铁锚,一般的木船便用棕绳系在岸上,为了防止被西北季风时节被刮离,飘向江中及对岸,曹操下令将停泊岸边的船只首尾连接在一起。

  木舰船时期的水师,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战斗方式就是火攻。江东水师一向是惯用火攻的高手。曹军的船舰和营寨之间,是呈带状分布的芦苇丛。长江中下游的河岸、湖泊、芦苇广泛发育,洞庭湖芦苇不仅生长茂盛,而且植株高达5米以上。今天的赤壁以及乌林江边,依然生长着大片芦苇。冬天的芦苇已经枯黄,干燥易燃。火一旦烧起来,风助火势,从岸边的船舰、芦苇延及岸上的营寨,再烧到云梦泽边的芦苇丛,曹军被夹在中间几无逃身之处。而阴历十二月正是长江中游一带最冷的季节,烈火焚烧之际,士兵若被迫跳入水中,即使不冻死或溺毙,也已失去了战斗力。

  火攻有了实施的可能性,周瑜思量的是,如何让火源接近曹军。

  为了麻痹曹操,打消其警觉,给火攻船队创造接近曹操的战机,周瑜和黄盖策划了一个计谋:黄盖诈降。接黄盖降书后,骄傲的曹操以为孙刘联盟瓦解在即。

  戎马多年的曹操,不可能不知道火攻的危害。他之所以没有防备,是因为火攻首先要考虑的是风向,江汉地区的冬季北风劲吹,而曹操驻扎在赤壁对岸的西北方向。然而,曹操不知道赤壁江上也会“东南风盛”。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称: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甲子,晨起江上雾开,晴空风暖,时值前一日冬至,六管灰动,一阳方升,午夜时南风稍急,黄盖率战舰……

  《三国志通俗演义》写道: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诸葛亮于是日祭风,三更时分风起,周瑜即令黄盖使小卒驰书报曹操,言“定今夜二更,但看船头插青龙牙旗,即粮船也。”

  但实际上,具体是哪一天发生的火烧战,正史均无记载,已不可考。诸葛亮借风更是传说而已。问题是,在当时西北风盛行的冬季,何来如此猛烈东南风?

  学者张靖龙推测,这么大的风当是湖陆风。由于水域和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了水陆之间的温度梯度,进而造成了水陆间气压梯度的存在:白天气流从水域吹向陆地,分别称为海风、湖风和江风;夜间从陆地吹向水域,统称陆风。

  冬天时的东南暖湿气流,往往出现在一次寒潮从盛到衰之后,正是在以寒冷为表征的大的天气系统出现衰弱时,陆风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十二月,正好是陆风猛劲的时候。

  乌林的西边,即是宽阔的云梦泽,由于其狭长的岛形的地理条件,加上缺少丘陵的平陆地形,当年的陆风风速非常大。“火烈风猛”,烈火燃烧时,热气流上升,又会对地面原来的风速起到增强作用,所以黄盖的火攻致使乌林的曹军 “灰飞烟灭”。

  周瑜数次进入江汉地区作战,熟悉这一带的天时地利,其麾下的甘宁,在荆州江夏太守黄祖手下供职多年。而且,两军隔江对峙的日子里,风向东南的陆风,应该刮过多次,其规律并非不能掌握。

  《水经注》记载,当时长江水受右岸黄盖山逼溜北上,直趋周瑜破曹操处的乌林。上游的舟楫,即使任其漂流,也会自然被水流冲向长江主流所经过的乌林岸边。

  交战那天,黄盖亲自率领蒙冲斗舰10艘,装满浇灌了鱼油的柴草和芦苇,用红幕布遮住,船上插着旌旗、龙幡,又调集了部分小船系在后边。快接近曹军船舰时点燃大船,像箭一样扑过去,火猛风烈,浓烟滚滚,烧毁曹军船舰后火焰窜向岸上营寨。

  周瑜见火攻得手,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在黄盖船队后面擂鼓大进,等待多时的刘备军队也从北岸向乌林前进。

  疫病流行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可见,曹军中流行的疾疫,是导致整个作战部队战斗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由于资料的缺乏,疾疫是什么病,研究者往往语焉不详,通常以“水土不服”笼统概括。近几十年来,陆续有学者参与探讨,很多人分析,有可能是血吸虫病,也可能是南方流行的疟疾,也即瘴气。

  “曹操兵败赤壁,主要是由于血吸虫感染所导致”。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李友松认为,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的士兵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而学者张靖龙认为,曹操数十万大军,不可能只患一种疾病,疾疫有多种可能性,但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南方的地方病,除了急性血吸虫、疟疾之外,长江中游在该时间段内容易发生的地方性传染病都应该加以注意。

  疫疾对赤壁大战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反正曹操直接把失败原因归於疾病,他在战后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曹军在遭到奇袭后,营寨大乱,人马烧死溺死无数。等曹操返回江陵时,30万大军,一大半人马被烧、溺、饿、冻、病死在长江与云梦泽一带。曹军失的元气,多年后才恢复过来。

  

  

(责任编辑:孟德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