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七月十七日电 (丁湖海朱晓颖)绵延六千三百八十公里的长江上,海上“交通规则”渐流行,目前三峡库区、长江安徽段、江苏段已全面实施“海归”定线制,长江下游事故量由此步入历史最低谷。
“上行走缓流、下行走主流”,这是传统的内河航运规则。
与海运规则截然不同,因此,海上大船往往进不了长江。长期以来,长江下游地区总是以“内河”自居,执行千百年来的落后航法。在年船舶流量一百万艘次、国际航行船舶进出港达两万七千余艘次、进出港海轮十万多艘次的“黄金水道”上,传统航法无疑大大增加事故隐患。“定线制”于是应运而生。
江苏海事局通航处处长王士明解释说,所谓“定线制”,就是引入海上航行规则到长江,制定更合理的“交通规则”:大船小船分流、避免航路“之”字交叉、各自靠右航行。从二〇〇三年七月一日起,长江江苏段通航水域全程实行船舶定线制,至今已有五年。
根据江苏海事局统计,长江下游江苏段等级以上事故发生量年约五十起。早在二〇〇二年,该段事故发生量还为一百零五件,去年仅发生四十件,下降百分之六十一点九,进入历史新低。
“海归”定线制实施后,通航效率极大提高,通行船舶日趋大型化。现在,长江江苏段断面船舶流量平均每日两千六百三十艘次,是五年前的一倍半。江苏段主要五个港口累计吞吐量新增三万一千多万吨,数额提高六成。每年进出港船舶总吨位达十亿多吨,是五年前的两倍多。
此间人士认为,定线制实施,已将“海船进江”的国际海上运输向内陆推进三百六十多公里。
王士明透露,为延续江上“海规”,南京港打算在两到三年内向中国籍船舶开放,海船船员无须考试发证便能自由进出“内河”区域,以便长江港口向国际海港靠拢。完
(责任编辑: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