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常用唱歌的方式向心上人表达爱意。而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面目丑陋的雄性蟾鱼也会“唱歌诉衷情”。虽然它们的歌声只是“嗡嗡”鸣响,却能成功吸引异性。
由于人类与蟾鱼等其他动物在4亿年前拥有共同祖先,通过研究蟾鱼大脑中调控发声的神经系统,科学家有望找出其他动物、甚至人类发声系统的早期演化过程。
“唱歌”求偶 许多动物通过声音交流,如鸟类、青蛙、鲸等。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雄性蟾鱼求偶时会发出“嗡嗡”鸣响,吸引雌鱼注意。
蟾鱼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海域。这种鱼嘴巴宽大,眼睛鼓出且发红,“面目”丑陋,却因会发声求偶获誉“海中金丝雀”。
研究小组组长、神经生物学和行为学教授安德鲁·H·巴斯17日接受美联社电话采访时说,人们大都知道鲸、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能够发声,但极少有人知道鱼类也会发声。
“我不是说鱼类拥有语言或能更好地运用大脑,但鱼类大脑中的神经元系统十分古老,所有动物发声系统演化中都曾经历过这一阶段,”巴斯说。
早期演化 通过对比多种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研究人员推测,发声交流起源于古老鱼类。
“鱼类发出的声音不像哺乳动物和鸟类发出的声音那样复杂,只是最简单的交流信号,但研究鱼类神经系统是找出发声系统起源的最简单方式,”巴斯说,数亿年前,调控发声的整套神经系统基础在鱼类身上初步形成。
由于蟾鱼大脑中调控发声的神经系统与鸟类、青蛙和其他一些动物相似,研究蟾鱼神经系统如何调控蟾鱼发声能帮助科学家找出其他动物、甚至人类发声交流的早期演化过程。
这项研究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两种作用 研究小组发现,蟾鱼发出的声音主要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求偶,这种声音类似蜂鸣或马达发出的嗡嗡声,雄鱼以此吸引雌鱼。另一种是警告,多为低沉的咕噜声或咆哮声,目的是驱赶敌人,保护巢穴。
巴斯研究小组测定了蟾鱼大脑中调控发声神经的位置。芝加哥大学专家丹尼尔·马戈利亚什和梅利纳·E·黑尔说,定位显示,蟾鱼与青蛙、鸟类和哺乳动物发声系统组织方式一致,为证实这些生物发声系统的早期演化方式相似提供了有力证据。
但他们同时说:“发声系统仍在演化,无论对于那些古老物种还是现代物种。”(卓然)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