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9日电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研究员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中国地震灾害预测与预报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我国的地震预报在国际上属领先水平。
张晓东介绍,自1966河北邢台发生了6.8级和7.2级两次地震之后,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就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开始了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探索和实践。
同时,作为地震科学研究和预报实践基础的地震监测台网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现在为止,地震的测震台站有990多个,地震的预报理论和研究有较大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地震的科技领域一直在跟踪国际前沿,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活跃的,其中我国的部分研究在国际上也处于在前沿的状态。由于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家,因此地震预报工作对于政府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目前,我国地震预报经验方面和实践方面,在国际上是比较领先的水平。经过了近40年的探索,我国的地震预报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张晓东说,“多年来,我国以地震监测预报为基础,以地震研究的科技为支撑,进行了地震预报大规模的探索和研究,在地震台网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同时,我国正进行着数字化的地震观测,包括卫星观测等,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地震预报没有过关,因此我们还要努力的进行探索。”
张晓东还表示,我国一直坚持边观测、边预报、边研究的方针进行地震监测预报科学探索和实践的工作。地震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向着“上天、入地、下海”的立体化观测发展,同时还要依靠卫星进行观测,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以攻克地震预报的难关。此外,在地震预报理论方面,我国应从现在经验性的统计预报向重视地震孕育的物理过程预报的方向发展。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