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了,赵凯几乎都是躺在炕上度过的,日前,当第一部文学作品集《想骑大鱼的孩子》问世,他的决定是将全部书捐给灾区和特殊教育学校。他说,这部作品集凝结了社会太多的爱,没有他们的爱,就没有这部作品集。
今年38岁的赵凯,9岁时患类风湿,18岁瘫痪,从此,他就只能成天躺在炕上。
僵直的身体,躺着时,整个身子几乎不能动,站起来时,也只能直直的,只有手还是灵活的。想一想,一个人僵直地躺在炕上写作,那是一种什么情景?每一字、每一行,都是血水、汗水凝结而成啊!
然而,他没有谈他创作的艰辛,谈得更多的是一个又一个好心人对他的帮助,谈到动情处,几次哽咽得说不下去,泪水流了擦,擦干了又流。
赵凯有一篇散文的题目叫《你们的爱是我的翅膀》。来自爱心人士,一个个向赵凯伸出关爱之手。
2005年3月,已退休在家的原《当代》杂志社编辑何启治收到赵凯的求援信。为人善良的何启治知道,对在困境中的人关键时刻伸出援手,他也许就能挺过来。他想到了自己的好友、辽宁省作协主席刘兆林。
就在这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刘兆林约上时任沈阳市文联副主席的黄世俊、省作协创联部主任李光幸和《芒种》杂志社的编辑张启智来到沈阳市辽中县老观坨乡后老薄村赵凯的家。
交谈中刘兆林启发赵凯:为什么不写写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体验,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多么独特、又多么感人啊。
临走,刘兆林他们带走了赵凯的几十万字的手稿。这年6月,黄世俊和张启智又来了,给赵凯带来好多书刊和稿纸,还有好多营养品。几十万字的手稿,他们一一看完,评点写了好几页。
一位位好心的名师的悉心指导,让在崎岖的文学小道上苦苦攀爬的赵凯看到了希望,也增强了创作的动力。《母亲的手》、《树叶上的雨滴是鸟儿的眼睛》、《儿童节里忆父亲》等一篇篇反映他熟悉的生活和人的作品陆续刊登在报刊上。
刘兆林结识赵凯后,赵凯的身体、创作、生活等等,都时时牵动着他的心。刘兆林知道,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凯的处境,就必须给他治病。他也知道,赵凯的救济金一年只有区区的1300元,他哪治得起啊!一次,他将赵凯的情况向时任沈阳市委副书记的刘迎初作了介绍,同样热心肠的刘迎初很快与沈阳市卫生局局长刘兴烈联系,刘局长又联系了沈阳市骨科医院、留日博士冷重光院长。
很快,冷重光院长带人来到赵凯家,查看病情,接着,沈阳市红十字会刘喜成会长又来到赵凯家调查核实情况,2006年5月15日,冷重光院长亲自接赵凯到医院,并亲自为他主刀。
手术很成功,赵凯已经很满足了。赵凯想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可是,需要2万元,他拿不出。赵凯想到了沈阳市残联,他给残联理事长梁万富打了电话。
在一次走访中,梁万富将赵凯的情况介绍给了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的杨友明。听了梁万富的介绍,他当即表示支持。
6月19日,沈阳市残联专门为赵凯举行了出版座谈会暨捐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