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去过煤矿的人都知道,煤矿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高高的矸石山。矸石山越高,说明煤矿生产出的煤越多。
然而,在河北省邢台市东北5公里处却有这样一个煤矿,当你走进矿区,却看不到矸石山。
河北冀中能源金牛股份邢东矿区宛如花园,看不到矸石山的影子。
树木成行,绿草茵茵,鲜花争艳……谁能想到,这里竟是河北省的一个现代化矿井——河北冀中能源金牛股份邢东矿。
7月中旬,记者来到邢东矿采访时发现,这个矿年产120万吨煤,生产已近7年时间,却不见高高的矸石山,甚至地面上连一块矸石也看不见。
走在邢东矿整洁宽阔的马路上,经常到各地煤矿采访的记者真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哈哈,初到邢东矿的人都这样感觉。
有的见面就问"你们的矸石山哪里去啦?"”矿党群工作部张小斐带着“神秘”笑着说:“走,带你到井下看看,就啥都明白了。”
记者随小张坐了不到3分钟的罐笼,到达近900米深的井下。走了大约20分钟,小张指着一个巷道口说:“这就是我们的神秘所在,我们的矸石都回填到了代替煤柱的巷道里。”
和大巷相比,充填巷道的灯光显得暗淡了许多,使得这条向下倾斜延展的巷道看起来似乎没有尽头。
“左侧的传送带就是运送矸石的。”沿近百个台阶下行,技术部部长谢国强说:“我们把矸石都回填了。我们的做法是,在永久性煤柱里掘出煤巷,把井下生产中产生的矸石充填进去替代煤柱。这样一来,既可实现矸石不升井,不占耕地,保护环境,又把用常规方法不可能采出的煤炭资源采出来,提高资源产出率。现在我们矿充填巷道一共排布着20个矸石充填巷。每条充填巷深600米,宽5米,高4米。”
行进途中,不时见矿工们忙碌着。
在20号充填巷,谢国强拍着一台停放在近巷道口的大型机器说:“这就是抛矸机,每天它能向巷道里抛出300多方的矸石。填满整条巷道的空间需要近两个月时间。”
在19号填充巷道600米深处,一位叫鲁静波的师傅正开动着机器,这台看似笨拙的抛矸机向前伸展大约八九米长的“手臂”,轻巧灵活地舞动着,由皮带输送过来的矸石被陆续抛填在巷道里。
鲁师傅说,一台抛矸机每班配备两名司机,实行三班倒,轮班作业,24小时连续充填。
据矿总工程师赵计生介绍,从2002年开始,这个矿就投资数百万元,自行研制矸石充填机,解决矸石充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最终自主创新的“煤矿井下矸石回填技术及装备研究”获得成功。如今,矸石充填度可达90%以上,再加上一定的支护强度,煤虽挖空了,但矸石撑住了煤巷空间,地面不再塌陷。从而实现了井下矸石不升井,井上不见矸石山。
邢东矿矿长赵兵文告诉记者说,一个年产百万吨的煤矿,矸石山占地大约在110亩至140亩之间,煤炭产量更多的矿,矸石山占地数量更大。同时,矸石山中含有的几十种成分,对大气、水源、土壤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矸石山的自燃或爆炸还会引发其他事故。
赵兵文说:“我们矿从事矸石充填的队伍有50多人,占整个井下工人的七分之一,看起来材料费、工时费等是比把矸石运上来费时、费工、费料、费钱,但算起社会效益那可就大大地划算了。我们矿区周围是平原,矸石山不但占了农民的好土地,环境污染还会影响庄稼生长、空气污浊也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表面看,我们是吃亏了。但从长远看,我们是在承担着企业的社会责任。”邢东矿领导提出了要把企业建成"环保型、节能型、生态型”矿井的理念,矸石回填技术,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个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效益,考虑环保和土地资源的节约,这样的企业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