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进行时
从七月开始,本栏目连续两期探讨了奥运的反恐和政治功能两大话题,本期我们探讨另一个焦点话题:绿色奥运
交通管制是实现绿色奥运的重要举措 北京奥运会的交通管制以及有关政策的执行能够为绿色奥运的实施带来相当大的积极作用,为我国有关部门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有力的借鉴
黄世席
交通在绿色奥运中扮演了相当重要作用。
在体育运动或比赛中,能源的消耗是必要的,其中交通运输所需的能源占据其中很大的部分。交通工具和人员的急剧增加,除了导致环境污染外还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地区天气变化,甚至对人的健康也会带来一定的损害。因此,在奥运会期间对具体问题进行整治和规划也就成了大多数主办城市的选择。
北京对奥运会期间的交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制,是实现绿色奥运的一个重要贡献。
北京奥运会交通管制规定,从7月1日起禁止任何黄标车(即高排放车,指排放量大、浓度高、排放的稳定性差的车辆)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行驶;外埠车辆是否达到绿标,由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检测并开具证明;7月20日到8月27日,除几种规定的车辆不分单双号外,其他所有车辆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全天按车牌尾号实行单号单日行驶,双号双日行驶;8月28日至9月20日,五环路主路以内道路(含五环路主路)、机场高速公路、八达岭高速公路主路(上清桥至西关环岛)、京承高速公路(来广营桥至白马南桥)实行单双号行驶;同时,货运机动车,6时至24时,禁止在六环路以内道路(不含六环路)行驶;7月1日至9月20日,除运送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车辆和持有北京市核发的进京通行证件的车辆外,其他进京外地货运机动车(含载货汽车及挂车、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绕行112国道。
虽然交通管制对绿色奥运以及环境保护的最终影响究竟如何只有等到奥运会结束后才能确定,但是北京奥组委以及有关政府部门为此做出的巨大努力将极大推动绿色奥运的发展,这与绿色奥运的宗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产生了各种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以及修建高速公路和停车场占用大量土地等。体育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和官员以及观众往返住地和比赛场所之间就需要有交通工具,当然也会产生许多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和健康问题,还有就是消耗不可再生的动力油汽等。
为了进一步从环保的角度规范奥运会,发挥奥运会推动环境保护的作用,国际奥委会对申办城市增加了环保方面的要求,申办城市必须满足环境标准和规定,其交通方面要求的主要内容是要在申办报告中“说明减少在交通及可能的公路扩建中所引起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方面采取的措施”。
某些奥运会赛事是同稳定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天气相联系的体育赛事,这样的气候和天气条件恰恰是体育竞赛的“原材料”,所以奥组委首要的环境政策就是气候条件的保护。而从交通的角度来讲,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产生交通管理不善会带来严重后果的意识,还有就是对奥运会期间包括交通在内而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补救。
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衡量机制是建立在奥运会参赛选手的数量和类型、奥运会区域和全球范围内住宿、交通等方面的能源消耗的基础上;而对温室气体的补救是根据《京都议定书》进行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交易或自愿减少这类气体的排放。
例如,都灵2006年冬季奥运会组委会通过寻找公共或私人合作伙伴的方式来获得完成气候保护工程以及购买二氧化碳排放交易的资金。当地特区政府是第一个合作伙伴,向其提供了300万欧元的资金以便其实现其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战略措施,而相关企业的首选措施就是通过节省能源或者使用新能源的方式取代购买二氧化碳排放交易。
对于北京奥组委而言,根据《主办城市合同》,奥运会组委会应当提供的基础设施包括“向奥林匹克大家庭提供可靠的交通系统,特别是须免费为注册的参赛者、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媒体人员和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指定的其他注册人员在该城市机场与奥林匹克村和其他注册人员的住地之间提供交通车辆;为他们来往于上述住宿地点和奥运场馆(包括训练场馆)提供交通”。
为此,北京奥组委专门成立了交通部,主要负责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交通服务和交通运行管理工作。
在2007年8月进行的交通测试中,奥运新闻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环境交通保障测试结果,也即“四天的环境交通保障测试中,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交通状况明显好转,市民出行顺畅,秩序井然,测试取得圆满成功”。
应当认识到,北京奥运会交通管制措施只是为了北京奥运会的顺利进行而实施的一时权宜之计,在后奥运会时代,至少在目前是不宜长期执行的。
笔者相信,这些措施能为我们以后举办大型的、综合性的国际赛事提供经验,也可以为我国有关部门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有力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