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午后的一阵小雨为32度高温下的北京带来了清凉。进入7月以来,住在北京香山附近的于永刚更加关注哪片云彩会下雨。
于永刚是香山新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的炮长。他是香山绿化队的员工,尽管每个月只有几百元的补贴,但他更看中自己作为发炮员的这份兼职工作。
他说,自己的工作是在为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天气做贡献,尤其要保证开闭幕式的天气状况在可控范围内。
在北京周边,有100多像于永刚这样的兼职发炮员,在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以前,他们都严阵以待,随时候命,准备“消雨”。只要气象部门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向所有飘向鸟巢的雨云发射火箭弹,改变雨云方向或增强、加重云里的水粒子使其在飘向鸟巢之前让雨点落下。
于永刚说,和往年主要是增雨、消雹的任务不同,今年他们更多地是在为奥运消雨做准备。
据介绍,从上世纪60年代起,气象部门就陆续在北京附近设立了几十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每个作业点都配备了专业设备,可随时向天空发射雨点催化剂。另外,在北京市气象局的上百个气象专家也会利用雷达和其他设备提供支援。一般都是气象局观察到气象变化,先向首都机场请示作业时间,避开航班,对方批准后才能命令作业点发射。
于永刚所在的香山新营作业点是离鸟巢最近的固定影响天气作业点。他告诉记者,进入7月以来,他们已经进行了两次人工影响天气的奥运演练,第一次用了42发火箭弹,第二次又用了48发。两次演练都是从雷阵雨天气高发的下午开始,不间断地进行到午夜。
“这两次演练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奥运会之前大概还有3次演练。根据气象预报,下一次演练可能会在23日或26日。”
除了参与控制开幕式鸟巢附近的降雨状况,发炮员还要奉命在奥运期间不时地降下阵雨清洁空气。此外,根据北京的常年情况,奥运会期间可能会出现闷热天气,也需要这些作业点根据需要发炮增雨或消雨。
据介绍,为了服务奥运,各作业点都使用了威力比高射炮强几十倍的火箭弹,安全系数也提高很多。这也是这个作业点自2005年安装火箭发射架后第二次使用,第一次是在2005年。
于永刚说,过去使用的高射炮一发炮弹才几十元,成本低很多,当然也由于炸药成分的原因,风险要大得多。而现在使用的火箭弹,一发要2000多元。今年库存的160发两次演练已用了90发。
演练操作完毕后,作业点要向气象部门汇报,多长时间内打了多少发,雨量是多少毫米,发射后雨量的变化。气象部门会根据炮台反馈的数据拟定奥运期间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
在职的每一位发炮员在接受这份工作前都要经过气象知识学习和高炮操作训练。实际上炮台的工作只有半年时间。每年4月,发炮员进行为期两周的培训,随即在5月初进入高炮增雨阶段,到10月初收炮关台。为严格保障奥运期间天气状况,发炮员今年4月还进行了特别训练。
也就是这几年,发炮员的战时装备发生了不少变化。前年,气象部门给作业点配置了一台电脑让值班的发炮员在待命时配合气象部门观察气象变化。
气象部门一有任务就会根据发炮员代号通过对讲机发布命令,不论他们在哪里,都会在几分钟之内赶到并进入即时工作状态。4名发炮员负责抬炮,两个人负责上炮,其余两人则要根据气象部门布置的参数来确定炮管发射的高低、指向和仰角。这些准备工作必须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发射通常是3发一组,一般3至4组的火箭弹四五分钟内就发射出去了。
这是奥运人工影响天气的第三道防线。据了解,我国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主要有:飞机、火箭、高炮和高山地面燃烧器,根据不同的天气背景条件分别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于永刚说的第一道防线即是飞机,作业于高炮和火箭弹大致射程8000米之外的区域;第二道防线是门头沟的“气球”,即高山地面燃烧器,由于“气球”里的消雨药剂含有轻微毒性,所以靠近市区的第三道防线就成为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