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杭州7月22日电(记者章达飞张乐)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削减、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2008年的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后,民营企业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的大背景下,正面临一个“经济严冬”期的考验。
就在许多企业苦苦寻找“过冬”之策时,杭州青山湖畔,民营企业华立集团半年会议的会场却谈笑风生。“在很多企业为生存而苦恼的时候,我们开会时集团内部各家企业还在互相比较谁赚的钱多,谁的现金流好。”集团副总裁赵江华说,“这得益于集团三年前就提出的"过冬棉袄论"。”
“过冬棉袄论”的提出者,是杭州华立集团掌门人汪力成。在2005年集团的半年度会议上,身为华立集团董事会主席的汪力成第一次抛出了民营企业“过冬棉袄论”。他警示说,虽然目前形势大好,但对大多数中国本土企业而言,“严冬”期早晚要来临,并要求大家对此未雨绸缪做准备。
自2006年起,华立集团旗下所有企业的理念开始发生大逆转。企业的基本观念由过去的“做大做强”,开始转变为“做精做长做强”。
短短三年,华立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主动调整产业进退,不少案例成为经典。
时至今日,华立集团内部已再没有人对“过冬棉袄论”心存质疑。
在净资产收益率和现金流成为国际通用的评估公司价值最主要指标的今天,整个华立集团的主营收入同比增长了21%,主营利润同比增长111%,经营性现金流处于良性的健康水平,三个主要财务数据都显示出良好的业绩增长状况。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说,改革开放30年,不少企业在多次宏观调控和危机之下成为历史。但有着38年历史的华立在大浪淘沙之后,依然能够涌现出勃勃生机,缘于其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否定自我成功经历、正确评价未来形势的勇气及智慧。
“如何克制发展扩张性的冲动?有所不为比有所为还难。”汪力成说,“好买卖”“好项目”“好产品”时代已经结束,只有“好企业”才能度过“严冬”,迎来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