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雷投资入股徐工集团告吹
国企贱卖被质疑
■新快报见习记者 陈昊旻
昨日,随着徐工集团和凯雷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凯雷”)发布结束合作的联合声明,凯雷入股徐工的如意算盘彻底破灭。而徐工集团将以整体上市的方案来代替吸引外资,以完成改制。
有长期关注该公司的分析师表示,商务部不批是凯雷退出的主因,而徐工集团下一步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障集团高层的利益。
涉嫌贱卖国有资产
事实上,自从2005年凯雷提出以3.75亿美元现金购买徐工集团85%股权的消息被公布之后,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的抨击。
|
引起大家强烈反对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徐工集团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其行业的关键性让外资收购显得格外敏感。《中国工业报》在当时曾用连续多版的篇幅跟踪报道国内十几家被外资收购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并发出了“警惕外资全面掌控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警告。
第二,3.75亿美元的收购价显得低廉,存在贱卖之嫌。三一集团的总裁向文波先生在此消息公布后更是提出“三一集团愿在凯雷出价的基础上再加价30%,希望能收购徐工集团”以及“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导全是主权”的说法,更推高了对此收购事宜反对的声浪。
凯雷被迫退出
在各种压力下,尽管凯雷已经将收购的股权比例从85%一降再降,直至2007年3月19日提出只占45%的持股比例,仍然无法获得商务部的批准,凯雷最终只得退出。
实际上,在徐工集团与其发布共同声明之前,从徐工集团的举动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7月11日,徐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徐工科技(000425)公告,称初步拟定向母公司徐工集团收购徐州重型机械、徐工机械进出口公司等资产,并于未来一周公布资产重组预案。而当时徐工集团的某部门负责人便曾表示,凯雷并购尚无结果,而之前的协议已经过期。在引入外部资本未果的情况下,徐工集团已经不能再等待,“这场改制不得不转换为内部资产重组和产业调整”。
谋求整体上市
据悉而徐工集团将以整体上市的方案来代替吸引外资,以完成改制。
根据徐工科技日前的公告,其拟收购的资产将包括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机械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进出口公司”)等企业的股权。其中机械公司是对集团贡献最大的一块资产,2007年全年销售收入达140亿元,占全集团45%以上,利润超过10亿元;而进出口公司全年销售相当于40亿人民币,亦是集团重要资产。
“集团的资产就这些,好一点的都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面来了”,关注徐工科技超过五年的西南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董建华认为,注入的资产质量目前看来不错,但是装备制造行业周期性强,现已处于周期性顶峰,徐工集团之后的发展还要看改制的效果如何。
据悉,当年徐工集团和凯雷合作之时便有对高管进行激励的设计,而凯雷退出之后,上市公司在收购集团资产的同时如何平衡这个问题,对公司的整合和集团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收购事件始末
2005年10月25日,徐工集团、凯雷徐工、徐工机械三方签订协议,凯雷将以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份。该消息一披露,即引起轩然大波,舆论质疑该交易或存在国有资产“贱卖”。
2006年6月6日,徐工机械竞争对手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开博客,发表题为《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是国家主权》的文章,直指凯雷收购徐工事件。
2006年6月12日,向文波再度发文,称“三一集团愿意四亿美元收购徐工”。
2006年7月,商务部和国资委召集行业内骨干企业及徐工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内部听证,讨论收购中的焦点问题。最终有关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即凯雷收购徐工的方案必须重新修正。
2006年9月13日,有关部门发文作出结论,称徐工并购案“经济行为的相关程序及审批程序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2006年9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徐工在发改委一份“加强管理装备制造业从组并购工作”的文件草案中被列入禁购名单。
2006年10月16日,交易三方对协议进行修订,凯雷徐工、徐工集团将分别拥有徐工机械50%的股权。
2007年3月16日,三方再次修改协议,凯雷徐工进一步减少持股股份,持有徐工机械45%的股权。
2008年6月13日,开始停牌。
2008年7月23日,双方发布联合声明,终止合作。
相关新闻
徐工科技业绩预减100%
新快报讯 徐工科技(000425)昨日公告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约人民币30万元,同比减100%,原因是钢材等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管理费用和所得税费用大幅增加;去年同期净利2021.32万元。
该股自6月13日起停牌至今,停牌前收涨2.04%,报14.53元;今日继续停牌,未披露预计复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