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当地时间六月十八日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与美国政商界的晚宴上发表四十分钟的即席脱稿演讲,演讲后进行十五分钟的答问。他在回答原美国贸易代表的提问时说,他心中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地久天长。中美都有光辉的历史、可爱的人民,中美没有理由不合作,也没有理由对抗。中新社发邱江波 摄
中新网7月24日电美国《侨报》7月23日发表评论文章说,笔者此前在《侨报》发文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可望长期相对稳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摩擦。
摩擦集中表现为三个“症候群”:经贸摩擦、“中国威胁”论、人权之争。后布什时代很快就要到来,若奥巴马接任,经贸摩擦和人权之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加剧;若麦凯恩接任,则“中国威胁”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返潮”。
文章摘录如下:
中美经贸摩擦伴随经济交往与合作而来,是发展中的争执、前进中的“插曲”,使得交流合作别别扭扭、不大顺畅,但阻挡不住前进步伐。
经贸摩擦的“老三题”是:美中逆差过大、人民币升值太慢、中方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去年以来,又冒出“新三题”:产品安全(主要是中国食品和玩具)、债权威胁(中国握有5000亿以上美国国债)、中资收购美企产权“危及美国安全”。
时下,美国次贷危机深不见底,石油、粮食价格高涨,美元节节贬值,股市剧烈动荡,美国国内经济的严重困难掩盖了中美经贸摩擦的叫嚷声。其实,不论“老三题”还是“新三题”,都未减缓。如果美国和世界经济危机延续,美中两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和利益冲突都有可能加深,说不定还会出现新的摩擦课题。
就现实而言,中美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是大多数摩擦产生的根源。美中贸易总体上是中国用劳动密集型产品与美国高科技产品相交换。中国对美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没有顾虑,多多益善;美国对华输出高科技产品则大有顾虑,严加管制,一怕中国把高科技用于军事,对美国构成威胁;二怕中国掌握高科技迅速赶上美国(事实上,中国产品也在迅速升级换代,出口产品中机电类比重逐年上升)。于是,两国贸易无法平衡,美国逆差越来越大。而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拥有大量美国债券等问题,究其根源,都来自美中贸易逆差过大。
中美经贸摩擦还有一个根源——经贸问题“政治化”。过去资本输出是单向的,美国向中国大量投资,中国无力向美国投资。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开始兼并、收购美国企业。这本来对美国有利,缩小两国国际收支逆差,但有些人十分害怕中国企业特别是主权基金进入美国,认为会威胁美国经济安全。这使得两国的经贸更难平衡。
现在全球经济问题丛生,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咄咄逼人。中美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如果在这些问题上缺乏全局观念,只顾自己,明争暗斗,那么更严重的摩擦还将爆发,不仅害人害己,还会危害全世界。
布什总统第二任期内,“三赤”(财政赤字、国际贸易赤字、国际收支赤字)不断上升,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滋长,国会某些议员是其代表。国会等待审议有关加强对华贸易管制、实行经济制裁的提案超过60个。布什在这个问题上是清醒的,坚持自由贸易政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白宫、国务院、财政部、商业部言行一致,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为发展中美经贸合作作了许多努力。但布什总统任期将满,后继者将采取什么政策呢?
奥巴马与麦凯恩的对华政策有基本相同之处,都主张对华交往合作。但经济贸易政策不同。麦凯恩明确表态,将继续坚持自由贸易政策。奥可马则没有此种明确表态。他的经济政策将继承美国民主党的传统,其中包括更多地照顾中小企业的利益和美国工会系统的呼声。美国中小企业和工会系统一向倾向、乃至坚决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奥巴马的助选者一再宣传奥与华裔有“远亲”关系,但这能影响奥的经贸政策吗?
奥麦选战白热化,美国华人应当积极参加竞选活动,显示自己的力量。不要忘记,要利用一切机会向竞选者提出要求,推进中美友好,包括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发展中美经贸合作。(方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