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贵阳7月23日电(记者赵福中)贵阳市4区(县)党委书记公推竞选(本报7月15日1版报道),今天通过市委委员无记名差额票决,8名“公推竞岗建议人选”中的4名成为最后的“拟任职人选”。
从7月5日就开始关注这个事情的贵阳市民王师傅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每天的电视、报纸,只要有关于公推竞选的新闻,他都不会错过。
不仅如此,王师傅每天还会与同事对选拔的进程、每个选拔对象的表现打分。老王说,此次最吸引他的就是以往给人以严肃、神秘印象的干部提拔过程被公示于百姓的视野,“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许多市民和老王有同样的感受,“如今竞争上岗,老百姓也可以参与发表意见,选出父母官,我觉得自己的责任还是很大的。”一名贵阳某中学的教师说。另一位在省直机关供职的吴先生表示,“干部任职会越来越多参考民意,工作不能让群众满意很可能就意味着彻底"下课",这考验着官员的执政能力。”
一名社会学者认为,公推竞选区(县)委书记,充分实现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制约,这体现了社会民主的进步。在当前情况下,贵阳市“公推”县委书记也许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其进步意义显而易见。
据悉,今年5月28日,贵阳市委决定:将出缺的区(市、县)党委书记和区(市、县)长职位拿出来,在市级机关、市直企事业单位、区(市、县)现任正、副县级领导干部中“公开推荐,竞争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