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岭把大舅子弄到屋外去晒太阳。
中新网韶关7月24日电 (记者 冯昶 通讯员 朱祖纯 陈道英李振华李子亮)在广东韶关南雄市雄州街道黎口村有这样一位孝顺的“上门女婿”:24年来,赡养料理岳祖母、岳父和岳母三位老人安度晚年后,不离不弃悉心照顾高位残疾的大舅子和患精神分裂症的小舅子一家。
“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采访了这位用爱心支撑“特殊家庭”的退伍军人刘宏岭。
今年51的刘宏岭出生于广东南雄市雄州街道下坪村,他从军6年,在部队上入了党。
1981年,忠实憨厚的他退伍回乡,经人介绍与黎口村的饶纪芬成了家。结婚不久,年壮力强的大舅子饶纪全突然得了“怪病”,几经求医都未见效,从此卧床不起,成了一位高位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祸不单行,患先天性智力障碍症的小舅子病情严重复发,年迈的岳祖母和岳父母又体弱多病。
岳母家的不幸遭遇,让刘宏岭揪心万分。1984年,尽管遭到家人的反对,但他与妻子商量后毅然作出决定:入赘岳母家,挑起拯救这个特殊家庭的重担。
入赘后的前五年,刘宏岭的岳祖母、岳父和岳母相继去世,安顿料理好三位老人家的后事后,许多村里的“好心人”甚至亲朋好友都劝他:“你为这个家已仁至义尽了,趁早携带妻儿回老家生活,何必受苦受难,自找苦吃呢”。“半途而废的事我做不出来。我既然过来了,就要做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刘宏岭仍然坚定当初自己的选择。
接下来19年的日子里,刘宏岭每天除了为大舅子洗身擦背,盛饭夹菜,还要为他端屎倒尿,他用橡皮管制成便袋,好让大舅子平时“方便”。白天外出做工时,把买好的饼干,烧好的茶水送到床面前。平时家里条件较好时,他舍得花钱买鱼买肉,保持每天有点荤菜给大舅子下饭,而他自己却舍不得吃。
在刘宏岭夫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下,大舅子可以勉强下地了。尽管残疾成“斜立式”行走的大舅子也很理解妹夫的艰辛,但病情稍有好转,总是想着法子艰难地搀着椅子(用椅作拐杖)做点扫地、拣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前后磨烂了10多张椅子了。
有一年,由于长期卧床原因,大舅子颈椎病发作疼痛难忍,叫苦连天。刘宏岭急在心头,隔三差五背着大舅子四处求医,一年多来风雨不辍。有一次刘宏岭背着大舅子趟脚横过一条小河时不慎摔倒,摔成了重伤。说起这些,大舅子感激得热泪盈眶。
为了节省开支,刘宏岭把上了瘾的烟、酒都戒了。他每天起早贪黑,农忙时,田里地里耕作不停;农闲时,就在附近做搬运工和泥水工。长期超强度的劳作使他患上了颈椎病,但刘宏岭从未上过医院。懂事的两个儿女十分理解父母撑家的艰辛,初中毕业后执意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双双结伴外出打工,为的就是分担父母肩上的担子。
刘宏岭在对大舅子无微不至照顾的同时,也没有放弃过为小舅子治疗。1993年,刘宏岭东挪西借筹到一笔款,送小舅子去精神病院医治后,小舅子病情得到好转。随后几年里,他外出做工时常常带上小舅子,言传身教,小舅子慢慢地竟能干点轻活。刘宏岭夫妇俩略又商量帮小舅子成家。在好心村民的帮助下,小舅子成家了,有小孩子了。可是好景不长,小舅子的孩子出世后不久,舅媳外出打工后一直杳无音信。刘宏岭又毫不犹豫地把相依为命的小舅子和舅侄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如今舅侄子已读初中了。
24年的艰辛付出,使这个特殊家庭渐渐露出了一线曙光。刘宏岭告诉记者,他打算用平时积攒下来的钱,加上今年种了12亩黄烟的收入,帮小舅子建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因为侄子越来越大了,他们总得要有一个自己的家。
“赡养这个家庭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今后再苦再累,我都无怨无悔,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刘宏岭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张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