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分数,青海的考生可以上重点大学,河南的考生也许只能上一般大学;青海的考生可以上一般大学,河南的考生可能就会面临落榜。也许,这就是此次高考中王湘苹等被查处的38名“高考移民”铤而走险的动力。但是,洞察“高考移民”走过的每一步,这个复杂的过程绝非一人力所能及。
“高考移民”的背后到底有多少人为其编织美丽的陷阱……
学校 不该空挂学籍却无奈 王湘苹的“状元”头衔并没有给尖扎县中学的李校长带来多少光彩,从他低沉的语气和无奈的表情中,我们看到这位校长所承受的压力。他这样对记者说,当他确定王湘苹的户口在尖扎县,而且他们一家又是青海乐都人后,他也没有多想就答应王湘苹在尖扎县中学就读的请求。然而,王湘苹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
高一开学后,王湘苹上了一个多月的课程后,她的母亲便以女儿身体不适为由,决定让王湘苹赴省外借读,并要求李校长给女儿保留在尖扎县中学的学籍。当年10月会考的时候,王湘苹的母亲再次来到学校给女儿办理了参加会考的报名手续,以及赴省外借读的相关手续。李校长说,高中三年每年会考,王湘苹都报名参加。这3年的高中会考成绩,学校都为她保留了。记得今年3月份高考报名工作开始后,王湘苹返回学校报了名,并断断续续地在学校上了几天课。
记者问李校长:“如果考生不在你们学校就读,按照正常程序,学校应不应该为考生保留学籍?”
李校长的回答很肯定,“按照程序来讲是不应该保留的。”此时的李校长表现出一脸的无奈,他说:“我们这里的学校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流动性很大,而且大多数学生是干部子女。以往,学校里就有一些学生经常外出借读,没过多久又会回学校继续上课,像这种反复的情况也比较多。因此,学校也无法掌握这些学生的去向。如果保留了学籍,就违反了规定;但不保留学籍,倘若孩子重新回学校上学,就会把孩子耽误了。”
然而,尖扎县中学的师生向记者反映,他们学校没有王湘苹这个人,大家均未见过此人,更不知道她的相关情况。记者本想在学校联系到王湘苹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孙正元老师,但据李校长讲,不久前,孙老师调到了康杨中学,现在学校放假,孙老师已经去了外地。
招办 层层把关漏洞百出 原户籍所在地与现户籍所在地一致;考生户口与父母的户口相互脱离;家庭地址竟在兰州,父母身份不确定……看着王湘苹的资格审查表,记者不由得发问,一个外行人都能看出的漏洞,为何能够通过层层审查?
漏洞一:在青海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资格审查表中,王湘苹清楚地在“现户口所在地”一栏中写着“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坎布拉镇227号(建设西路)”,然而,王湘苹在接下来填写“原户口所在地”一栏的内容时,似乎一时疏忽,竟与现户口所在地的内容填写得一模一样。据记者调查了解,2006年3月22日,王湘苹随父母一起将户口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迁入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究竟是王湘苹不清楚自己户口的迁移过程,还是有意隐瞒什么?
漏洞二:王湘苹在“现户口所在地”一栏中写着“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坎布拉镇227号(建设西路)”,但其父母的“现户口所在地”一栏填写的是“直岗拉卡派出所”。既然当年他们一家的户口是一同迁入的,为何考生户口与父母的户口相互脱离。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民警,民警表示户口所在地应该有具体的地址,包括县乡村名称或具体的门牌号,直接填写派出所的名称是不正确的。
漏洞三:表中王湘苹填写的出生地在青海省乐都县,现户口所在地在青海省尖扎县,可是她在“家庭详细地址”一栏中却填写了“兰州市七里河区……”莫名其妙的地址,在审查表上格外醒目,让人看了不由顿生疑云,然而,在招生部门层层审查之后,“问题表”还是顺利过关。漏洞四:王湘苹一家人的家庭户口是于2006年3月22日以教师身份、工作调动为由,从果洛州班玛县迁至李家峡学校(现坎布拉中学)。但在资格审查表中王湘苹在填写父母工作单位时,却填写了“水电四局”,父亲工作21年,母亲工作20年。
家长 个人简历精心编造 记者从尖扎县坎布拉中学2008年7月5日上报省招办的证明中看到这样的一段材料:“王湘苹1996年9月至2002年6月在我校小学部就读;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我校初中部就读。”这与她填写的“个人简历”一栏相符,但该校2008年7月14日上报省招办的另一份证明却写着:“经查,在我校2002年至2005年初中在校学生档案里,无王湘苹的名单和材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王湘苹的个人简历中,记者注意到有一个叫梁增善的人,两次出现在“证明人”一栏中,为王湘苹证明其在坎布拉中学就读过。随即,记者前往坎布拉镇,四处打听这名叫梁增善的教师,竟意外地发现,当地有不少人都知道这个人,原来他就是坎布拉中学的校长。
当记者提及此事时,梁校长说,成绩公布之后,县教育局的相关领导曾经问过他,学校曾经是否接收过一名叫王湘苹的学生,父母是水电四局的职工。当时,梁校长肯定地回答,的确有这样一名学生,并出具了一份证明材料。随后,“状元移民”事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复查工作再次开展。在复查工作中,梁校长翻阅了学生档案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他把一名叫王艳萍的学生错记成王湘苹,才导致了证明失误的情况。随后,坎布拉中学又提交了第二份证明,证实在学生档案中,无王湘苹的名单和材料。
梁校长表示,至于自己的名字怎么会出现在王湘苹的简历表中,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
公安 户籍“绿灯”谁之过 记者在尖扎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尖扎县2008年高考部分考生资格重新审查的报告中发现,除了王湘苹之外,还有另外两名叫张松波和赵静宇的考生也在资格重新审查范围之内,三人的户口都迁入了直岗拉卡派出所。是偶然,还是人为?
记者带着疑问赶到坎布拉镇,却没有找到直岗拉卡派出所,只有坎布拉镇派出所。原来,直岗拉卡派出所已于2002年和其他两个派出所合并成立了坎布拉镇派出所。记者本想联系当年为王湘苹办理落户手续的户籍民警王海云,却从其他民警口中得知,王海云3个月前已经被调到县公安局工作。据派出所马所长介绍,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一般需要当事人出具两个手续,即准迁证和迁移证,两证齐全才能落户。
马所长同时也向记者道出了他们的苦衷,李家峡水电站的修建,让很多水电四局的职工曾经在这里落户。现在,工程竣工,人员疏散到公伯峡、积石峡等地,但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将户口及时转走,长时间空挂在派出所,给他们的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也给一些“高考移民”提供了可乘之机。据统计,目前仅空挂在这一个派出所的户籍就有六七百。
同时,马所长说:“一般当事人办理准迁证的难度很大,因为审批的程序非常严格,但要能拿到县公安局签发的准迁证,就能回原籍办理迁移证。王湘苹能够迁入坎布拉镇派出所,主要是因为县公安局签发了准迁证,我们只能照章办事。”(西海都市报作者:辛文) (来源:青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