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4日电 台湾年平均雨量多,但由于主客观环境因素影响,每人能分配雨水量约4074立方米,不及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一。为此,台湾“水利署”强调,台湾未来充裕水源供应,将朝海水淡化、水再生利用等多元化水源方面发展。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上周的台风“卡玫基”(大陆称为“海鸥”),给台湾多县市带来大量雨水。台湾的降雨量增多,但台湾降雨天数却减少,旱涝灾害有交替频繁且强度增加现象。
针对这种气候变迁情势,台“水利署长”陈伸贤表示,人无法胜天,要与自然调和共生,所以除了在排洪方面要采取流域共同分担雨水的分散风险做法外,水资源利用更要透过管理,推广节约用水以及水源调度。
台“水利署”考虑水源、备援容量、原水浊、自来水管网等因素,经评估认为台湾仍有桃园、新竹、台中及高雄为供水不足高风险区。所以,“水利署”已分别在台湾北、中、南部推动水资源计划,例如将高屏溪上游水源越域引水到曾文水库,再由曾文水库供水到大高雄地区。
不过对于未来新水源的开发,陈伸贤强调,台湾未来充裕水源供应,将朝海水淡化、水再生利用等多元化水源方面发展;而台当局也正朝打造不缺水、不淹水、亲近水的“水水台湾”努力。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