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普通通的周末,年过七旬的楼大鹏坐在家中的沙发上,回忆着7年前申奥成功时的一幕幕往事。当时在很多人看来惊心动魄的历程,在楼老平静的叙述中显得波澜不惊。
楼大鹏觉得,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可谓水到渠成。
“我们的前期工作非常充分,国际奥委会考察团评估报告也对北京很有利,而且当时我们国家的实力以及各方面的舆论都表明,是该到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时候了。”
在莫斯科时,楼大鹏并没有太多的紧张。“我当时想的,就是如何让陈述的内容打动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心”。他说,“第一次在蒙特卡洛申办时,我们就像小学生,一步一步摸索该怎么走。在莫斯科的陈述我们准备得比较充分,毕竟是第二次申办,我们更有经验了,到了莫斯科之后还不断研究陈述,思考怎么样才能讲得谦虚、实在。”
楼大鹏说:“北京有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非常突出,国际奥委会觉得能够理解,而且,我们在陈述中只是把原来的承诺再次精炼地表达出来。”在他看来,精炼非常重要,如果陈述混乱、内容庞杂、缺乏条理,反而会丢掉不少分数。
在陈述过程中,第四个出场的楼大鹏发言不过短短几分钟,但陈述稿却经过了无数次修改、打磨。第一次起草时,楼大鹏就选择用英文写作。“在莫斯科,我是用英语做陈述,内容既要反映我们中国人的观点和内容,又要让外国人接受。毕竟文化背景不同,用词也不一样,我们的习惯用语一翻成外语会显得很啰嗦,完全一词一字地翻成英文,人家也听不大懂,所以,为了让外国人能够接受,原稿就用英文写,然后再翻成中文去审批。虽然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但是最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当时,李岚清同志的陈述也是直接用英文起草的,显得非常生动。”
在准备过程中,楼大鹏发现,如果自己看着陈述稿发言的话,抬头的次数会很多,如果背述全文的话又显得机械,所以他决定像播新闻一样把事实和自己的观点讲出来。他半开玩笑说:“这对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我觉得自己是个很用功的学生。我最羡慕杨澜、邓亚萍这些年轻人,他们会笑。我就天天对着镜子练笑容,只是到现在还笑不好。”
2001年时,楼大鹏担任北京奥申委的体育部主任,在陈述中,他主要介绍奥运场馆、赛事组织和奥运村三方面。楼大鹏回忆道:“我们申办的时候,国际单项组织对奥运场馆的功能要求比较高,还有就是对坐席数的要求比较明确。”
2003年,楼大鹏从北京奥组委退了下来,成为北京奥组委体育部的顾问,他时刻也没有忘记在莫斯科代表中国所做出的承诺。“我去过"鸟巢"和"水立方",场馆条件完全符合单项体育组织提出的要求,他们的技术代表来了以后也非常满意。所以说,2001年时我们提出的方案,做出的承诺基本兑现了,这让国际奥委会比较满意。而且一些场馆的功能标准、用房面积等方面的标准甚至提高了。”
2007年,楼大鹏卸去担任8年的国际田联副主席的职务,但他也没闲着。他告诉记者:“8月15日田径比赛开始后,我会去做些沟通协调工作,此外也会去其他场馆看一看。如果有什么事情能帮上忙,我会随叫随到。”(记者 陈晨曦)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