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记者就今年我省(青海省,下同)文科状元是“高考移民”一事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采访了尖扎县中学、县教育局、县招办、县公安局、坎布拉镇派出所、坎布拉中学等相关单位。随着采访的深入,在这起“移民”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部分人物也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并道出了他们所知道的一些细枝末节,但其中一些说法互相矛盾。
人物一:孙正元
个人档案:现尖扎县康杨中学副校长,原尖扎县中学教师。王湘苹在尖扎县就读时的班主任。
》》》
特点:言行不一。
言:从来没见过王湘苹本人。
行:签字证明王湘苹是自己班上的学生。
事件回放
孙正元,这个多次出现在王湘苹资格审查登记表等有关材料上的证明人,究竟有无其人?这一直是记者想要了解的。记者在采访中初闻孙正元是从尖扎县中学校长李永贤的口中得知的,李永贤告诉记者:“孙正元就是当年王湘苹在尖扎县中学的班主任,王湘苹在他们班借读他是知道的。”随后,记者想通过孙正元进一步了解王湘苹当年在校借读期间的一些具体情况时才得知,孙正元在高考前不久因工作调动,已经在尖扎县康杨中学担任副校长职务。随后,记者通过电话连线了孙正元,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电话中孙正元矢口否认曾与王湘苹见过面。
今年7月14日,省招办在对王湘苹再次资格审查时,尖扎县中学向省招办提交了一份证明材料,“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王湘苹,于2005年9月1日在我校高一报名,第一学期快结束时,由于身体不适,要求到外地就读……”孙正元在班主任一栏签字证明。孙正元刻意隐瞒真相不知是有苦衷,还是另有隐情?
人物二:梁增善
个人档案:坎布拉中学校长(原李家峡中学校长)。
》》》特点:
“巧合”+
“倒霉”
巧合:“高考移民”利用姓名;尖扎县教育局利用校名。
倒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还为“高考移民”开了假证明。
事件回放
梁增善面对记者的采访,表现出一脸的无辜和无奈。他告诉记者,当年王湘苹打算在尖扎县高中就读时,冒用了坎布拉中学(原李家峡中学)名称,自称是从坎布拉中学初中毕业,然而这个情况他毫不知情。接下来,梁校长说,他是不久前才知道王湘苹在填写资格审查登记表等有关材料时,冒用了他的名字,充当了王湘苹的证明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王湘苹的父母为在尖扎县直岗拉卡派出所落户,曾在2006年3月向尖扎县公安局提交了一份由尖扎县教育科技局(即县教育局)出具的落户证明材料,材料中这样写道:“兹有张杰、王瑞芳夫妇(指王湘苹父母)在我县李家峡学校任教,特此证明。”7月24日,记者拨通梁校长的电话询问学校是否接收过张杰、王瑞芳老师时,梁校长肯定地说没有。
尖扎县坎布拉中学2008年7月5日和7月14日先后两次上报给省招办的是内容截然相反的证明材料,对此,梁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是一时疏忽,误将学校一名叫王艳萍的女生当成了王湘苹,才给王湘苹出具了她从小学一直到初中在坎布拉中学就读的证明材料。一时间,“巧合”“倒霉”集于一身,真有些耐人寻味!
人物三:李永贤
人物档案: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中学校长。
》》》特点:一错再错
一错:明知王湘苹赴省外借读,还为其保留学籍。
再错:东窗事发,竟先后给省招办提供了相互矛盾的证明材料。
事件回放
梳理“王湘苹事件”的全过程,李永贤扮演的似乎是一个由无辜一步步走向关键人物的角色。说无辜,是因为最初他并不知道王湘苹选择在尖扎县中学就读的原委,只是出于给考生一个学习地方的初衷,欣然接受了自己的小老乡。
从李校长的谈话中记者获悉,王湘苹在高一开学后不久,以身体不适为由赴省外借读的事实,李校长从一开始就知道,但不知是出于同情心,还是另有原因,李校长还是为王湘苹保留了在尖扎县中学的学籍。也是这关键的一步,成就了“移民状元”王湘苹。
高考成绩公布,王湘苹高居榜首的考分开始引人质疑。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生资格复查后,李校长分别于7月6日和7月14日向省招办提供了两份内容大相径庭的证明材料。7月6日的证明材料中这样写:“200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王湘苹,女,土族,生于1991年1月5日,该生从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我校高中部就读。”而7月14日的证明材料说法却变了:“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王湘苹,于2005年9月1日在我校高一报名,第一学期快结束时,由于身体不适,要求到外地就读,其后,每年会考都回到我校参加考试,高三临近毕业时前来本班学习直到毕业。”
李校长为何如此,令人深思。
人物四:王湘苹的父母
人物档案:“教师”“水电四局职工”
》》》特点:为了儿女变变变,聪明反被聪明误。
为了儿女变变变:户口迁移过程中的身份是教师,王湘苹资格审查表中的身份却是水电四局职工,为了让女儿能在青海参加高考,也许变变身份也未尝不可。
聪明反被聪明误:王湘苹的父母在为女儿设计人生时,可谓处心积虑。迁户口、空挂学籍、不辞辛苦地补办各类手续,看似天衣无缝,实则漏洞百出,到头来一场空。
事件回放
省招办对王湘苹的考试资格经过反复核查后,最终认定这名文科状元是“高考移民”。在厚厚的材料中,除各种迹象表明王湘苹是空挂学籍的考生外,王湘苹父母的身份也暴露出问题。
王湘苹的父母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迁出时,职业是教师,理由是工作调动,迁往地是李家峡学校,这些都有当年的户口迁移证为凭。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王湘苹的父母将户口迁到李家峡学校后,并没有走上三尺讲台继续执教,而是改行去了水电四局,成了那里的一名职工,这一点有王湘苹的资格审查表为证。
从一名教师摇身一变成了专业技术性要求极强的水电四局职工,家长身份的前后不符,也引起了招办工作人员的注意,成了认定王湘苹是“高考移民”的重要理由之一。
“状元移民”事件发生后,王湘苹父母的身份也成为焦点。
矛盾一:
尖扎县招办和尖扎县教育局
说法一:今年6月30日,尖扎县招办向省招办提交了一份王湘苹高考资格审查的调查材料,上面这样写:“我招办人员组织县监察、公安、教育、学校等有关人员……赶赴户籍和学籍所在坎布拉直岗拉卡派出所和坎布拉中学、尖扎县中学深入细致地调查取证,走访当地群众和工作单位,按照他们在高考资格审查表上所填的户口地址、考生姓名、出生日期、民族及家长姓名等进行了详细的核实,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和问题,做到严格、细致……”
说法二:7月25日,尖扎县教育局徐副局长向记者介绍情况时这样说道:“第一次县教育部门组织县监察、公安、教育、学校等有关人员赶赴户籍和学籍所在地坎布拉直岗拉卡派出所和坎布拉中学对王湘苹进行高考资格审查的时候,学校已经放假,基本上找不到什么人,我们只是到坎布拉中学找到梁校长后,询问梁校长学校是否有一名叫王湘苹的学生在这里就读过。梁校长的回答很肯定,他说有。当时我们再三对梁校长说,情况一定要属实,要实事求是,否则还会来学校再次审查。当时,梁校长的态度依然很肯定,并为王湘苹出具了从小学到初中在学校就读的证明材料。加之,当时水电四局的流动人员很大,我们想查但是无从下手。于是,我们就返回了。”
矛盾二:
尖扎县招办
尖扎县教育局尖扎县公安局
说法一:尖扎县招办主任拉加说:“招生部门审查考生的资格主要审查考生户口簿、身份证、报名资格审查表,以及考生高中三年的会考成绩和考试情况。如,在审查考生身份证的时候,以"63"开头的就是青海的户口,"23"代表黄南、"22"代表尖扎。只要符合这一系列数字的一般就可以认定是我省的身份证,之后,我们就将考生的身份证号码录入到计算机中。招办在核查考生户籍的时候,一般都是依据公安部门核发的户口簿上的内容。因此,核查考生的真实身份不是招办和教育部门力所能及的,关键是公安部门把好入口关。”
说法二:尖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韩卫民说:“公安机关签发准迁证是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办理的。首先由本人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其中要说明落户原因(投亲、工作调动等)。如果是工作调动,需要由原工作单位出具身份证明;由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同时接收单位的县级主管部门出具证明。王湘苹能落户直岗拉卡派出所(现尖扎县坎布拉派出所)当时手续齐全,我们也是依法办理。”随后,县公安局向记者出具了当年王湘苹随父母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多贡麻派出所迁出后,经尖扎县公安局审核后签发的准迁证及果洛州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尖扎县教育科技局(即县教育局)向县公安局出具的王湘苹父母在李家峡学校(现坎布拉中学)任教的证明材料。韩卫民说:“这3份材料缺一不可,尤其是县教育局向我们提供证明材料,我们就能认定落户人的身份,没有理由不办理落户手续。”随后,记者电话采访了坎布拉中学梁校长,他说:“自我当校长期间,学校从没有这两位老师(指王湘苹的父母张杰、王瑞芳)。”那么,2006年3月20日县教育局交到县公安局的证明材料,与事实不符。(来源:西海都市报作者:
辛文) (来源: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