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邹大鹏 谭晶晶)随着25日早晨7点多第一批客人入住,北京奥运会绿色家园媒体村主任赵津芳开始了奥运服务之旅。
“说实话,开村感觉心里很平静,没有那么多紧张和兴奋。就像准备了太久的考生终于坐到了考场,如果百分满分,我给自己和团队的首日表现打90分!”赵津芳说。
与此同时,汇园公寓媒体村主任赵惠芝的首日感觉也不错:“拥有一支成熟的接待团队是我们提供优质服务的有力保障!”
三个“冷不防”考验“光杆司令” 北京奥运会共有21600名注册记者,奥运会期间,北京奥组委提供了绿色家园和汇园公寓两个媒体村共7000余间客房,此外还有包括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和北京北辰洲际酒店在内的酒店为这些注册记者服务。其中,拥有6000间客房的绿色家园媒体村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最大的单体媒体村。
“一村之长”赵津芳的“大考”赢得了“村民”赞誉。“一位荷兰记者在媒体工作间说我们的服务是历届最好的,这可不敢当,服务还要经过时间检验,但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赵津芳说,首日入住都很顺利,没有出现拥塞、混乱的情况,媒体对服务评价也尚可,所以她给自己和团队打了90分。
同样,汇园公寓媒体村贴心的服务和一流的设施,也令远道而来的外国记者竖起大拇指。“媒体村的布置很贴心,来到这里就像是回到自己的家一样,”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的资深体育记者唐纳德·胡克说。
两个媒体村首日都很顺利,但这背后却是很多的“冷不防”。“1月10号接到电话任命时很突然,"冷不防"就成了"一村之长",当时还以为没听清,没想到奥运会还有自己的事!”赵津芳说。在恶补了半人高的奥运材料后,她发现绿色家园“冷不防”就成了奥运会历史上最大的单体媒体村。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如何提供高质服务成了重中之重。但是,工程的进度之慢,给她这个没有团队基础的“光杆司令”又来了一个“冷不防”。
赵津芳告诉记者,在从零开始招募人员组建团队后,作为北京奥运会最后一个开工建设,也是最后一个结束的项目,她们5月9日才拿到了绿色家园的工程验收合格证,因此只能边建设边运行,当时进门还要爬土山,现在看到“村子”变成“家”,心里很满足。
奥运服务秘诀:不缺位、不越位、要到位 绿色家园媒体村的开村仪式很简单。“一切都从客人需要出发,只要最实在的服务,如果只是为了仪式让志愿者都排列在现场,真正的服务意义就不大了!”赵津芳说,媒体村的服务理念是“三个拉门的不如一个解困的”,因为记者自己都能拉门,但如果找不到媒体工作间,团队人员却不能提供指引和帮助,再热情也只是浅层服务。
这个理念在开村首日得到印证。赵津芳说,绿色家园首日接待媒体人数是427位,团队采取了根据客人百分比,决定物流人员、语言志愿者等服务的配比。“人海战术对提高服务品质意义不大!”
赵津芳说,媒体村服务重在细节,包括室外垃圾桶的位置都经过测算,每个房间挂的儿童画,位置选择一定要有温馨感,每个房间都有绿色植物,但是这些植物要根据客人房间的面积、采光选取不同品种,甚至考虑到了植物花开的朝向。
为了更好地服务众老记,汇园公寓4月曾邀请国内16家主要媒体参加过奥运报道的记者试住,针对他们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服务。“我们对媒体村的设施开展的是"地毯式"检查,不漏掉每个细节,每个水龙头、每个扶手我们都亲自验收,”赵惠芝说。
据了解,媒体村的工作人员和记者的比例大约为二比一,共有14000多名工作人员为全球7000余名奥运注册记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了避免因工作人员数量大而影响记者正常活动,汇园公寓专门对工作人员做出一些特殊安排,比如工作人员尽量少走记者必经通道,使用指定的洗手间等等。
赵惠芝说:“我们特别强调工作人员的活动区域要尽量减少与记者的交叉,不要打扰记者的休息,要确保他们有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给世界讲一个中国媒体村的故事 “开村前是睡得最香的一晚,因为我们已经做了50次的大小测试,很放心!” 赵津芳说,开村首日没有碰到什么难事,唯一的担心就是用餐问题和不同的饮食习惯,能否调好众口还要看时间的检验。没有打满分,是一些服务细节还要改善,虽然可能外人看不出来,例如增加班车服务中的电瓶车比例,做到更快、更灵活等。
“我要给世界讲一个中国媒体村的故事!”赵津芳说,与历届奥运会相比,除了单体最大,本届媒体村最大的特色就是服务和中国元素的融入。
装饰得古香古色的中式茶馆是媒体村的亮点之一。身着旗袍的服务员将用英语为各国记者服务,呈现中国味十足的茶艺表演,给各国记者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象”。
媒体村的报刊亭里,一批展示中国京剧脸谱、风景名胜、12生肖、少数民族服饰的明信片深得外国记者青睐。24小时医疗站里,房门上悬挂的中式旗袍小挂饰和志愿者亲手画的海报,不仅颇具中国风情,也能帮助缓解问诊者的紧张情绪。
“这里处处可见中国的热情,相信全球记者一定会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北京奥组委的外国专家史蒂芬·麦克科马克说。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