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 题:继往开来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新华社记者顾立林
中共中央政治局25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召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30周年,人们有理由相信,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必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30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由2.5亿人减少到1500万人;粮食总产量由改革开放前的3000亿公斤增加到5000亿公斤。
回顾30年来的农村改革实践,有两条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一是党中央执政为民的情怀和正确领导。
发端于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东南沿海地区遍地开花的乡镇企业、萌芽于福建洪田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无不来自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党中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农村启动改革进程,再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30年间,10个“一号文件”清楚记载了我们党领导农民群众改革实践的历史轨迹。“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政策措施,不断续写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当前农村的改革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很不平衡,农村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部分农副产品供求紧张而导致的物价过快上涨,由农资等价格上涨导致农民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由政策不配套导致政府重视粮食生产而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等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中央政治局决定十七届三中全会以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为主要议程意义十分重大。
新时期我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农村各项事业改革创新,革除当前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