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
通胀的主要成因是国际阴谋吗?
■兰纪平
去年以来,国内通货膨胀的态势明显,CPI和PPI一直在高位运行。对此,一些流行的看法认为:国际粮价和国际油价上涨的传导及热钱涌入是国内通胀的原因,更有“阴谋论”认为:国际油价攀升和美元的贬值是美国转嫁自身经济危机的阴谋。
|
国内粮价上涨的主因
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和2007年,国内粮价的涨幅为9%和40%;今年一季度,稻谷、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平均上涨7.6%。但这并非国外粮价上涨传导的结果。与粮食消费全部或大部分依赖国际市场的国家和地区不同,我国粮食自给率多年来一直在95%以上,粮食对外依存度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我国又是粮食净出口国。2006年净出口粮食285万吨,2007年净出口粮食835万吨,今年第一季度超过100万吨。因此,国际粮价上涨不会成为推动国内粮价上涨的主因,人们应更多地在国内寻找原因。
譬如,过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加着粮食需求。其中大量从农村转入城镇的人口增加了粮食需求,还有随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改变着居民消费结构,食用油、酒类、肉禽蛋奶和精加工食品的消费需求增加,又导致油料作物、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的需求增加。同时,过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减少耕地的面积。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0.7%,人均占有耕地下降至1.39亩,粮食种植面积年平均下降0.65%。这些都会影响粮食生产。
再如,国内农资价格的上涨,粮食价格一直被人为地压低,各种侵害农民基本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在影响着农民务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着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供给。加之各种自然灾害和疫情的不断出现,都对粮食、生猪的供给产生影响。还有当国际粮价攀升时,增加粮食出口虽有更多的获益,却会减少国内平抑价格的能力。以及因内外价差会引发粮食走私活动的影响等。
总之,粮价包括猪肉、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涨价的主因在国内,当政府方面采取了增加供给的调控措施,目前随粮油市场供给充足,生猪等生产逐步恢复后,粮食、食用油、肉、禽等副食品价格已高位趋稳的情况也说明了此点。
通胀原因:市场注入过多货币
在我们的经济运行中,粮食、猪肉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必会引发粮食、食品、猪肉及制品的价格上涨,却不会成为从钢材、水泥、建材、原煤到房价、租金、服务项目、医疗、教育等全方位的物价上涨。即本轮国内出现通胀的原因并不在粮食和猪肉。
一个经济体的运行中,如果货币供给量不变,市场上仅仅出现粮食需求增加、供给减少,的确会造成粮食及食品的价格上涨,却并不会造成社会物价水平的普遍和持续上涨。这是因为,当粮价上升时,会使得农副产品、各种食品及服务整体变得更贵,人们在吃饭方面的花费增多,必然减少其他商品和服务方面的开支。因此,又会有另一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下降,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物价水平并不会上升。同理,若国内仅出现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令消费者增加购买石油产品的资金,却由此减少了购买其他产品的开支,也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出现。
凡是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唯一真实的原因是市场过多地注入了货币。某项或几项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不会令总体物价水平上升,只有货币的供给数量超过了正常经济运行的货币必要量才会造成通货膨胀。需要明确: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
多年来,国内年经济增长的水平保持在平均1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增加量一直在16%~18%及以上的水平。货币供给的增加速度持续地超出经济增长的速度是今天产生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
过多数量的货币供给来自哪里?首先是银行贷款数量的大幅增加,因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过多地依赖基建投资增长,这就需要不断增加贷款的规模;同时也包括不断地提高工资水平,特别在劳动生产效率没有相应提高时的大面积工资增长,如:2006年、2007年全国范围的公职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幅增加工资,有的地方在搞工资倍增计划;还包括在现行外汇体制下,不断增加的外贸顺差在带来外汇储备增加之时,人民币外汇占款数量也在增加,且在银行体系存贷过程中,又会产生数倍的货币乘数。
这“三大推手”使得货币过多地被注入市场,不断增加着物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总水平。如果碰上粮食减产或是石油涨价,将会引发通货膨胀。反之,即使没有粮食、石油因素,也照样会有通胀。而且,只要货币注入的数量仍然过多的话,靠粮食丰产或是石油产品价格稳定都不会让通胀消失。就“热钱”而言,因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内外利差带来的热钱,主要是在资本市场上设法套利,而不是全方位的、大批购买产品和服务,因而不会对通胀形成起主要作用。
“国际阴谋”之说不成立
不断有论者指出:几年前,我国外汇储备2000亿美元时,石油价格在30美元/桶左右,可买70亿桶石油。如今外汇储备增加了七八倍,只能购买100亿桶石油,即以石油为准的真实购买力增加不超过1.5倍。因此,当前的国际高油价和美元贬值是美国为转嫁自身危机而针对中国的阴谋。
笔者以为,此说不成立在于:其一,美国经济中,进口石油的所占比重和数量远高于中国,那么,若要搞阴谋提高油价害别人的话,自身经济所受的损害会更大。
其二,如果以当前美元对石油的购买力缩水作为阴谋证据的话,那么,几年前,北京两三千元人民币/平方米的房子现在涨到了一万八至两万元/平方米,那是否为咱们国的阴谋?
其三,作为国际货币之一的美元是在贬值,但不能只看对石油的购买力的极大缩水,还要看到,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每单位美元的可购买物的选择在增加,有些工业品在降价,如对电视机、冰箱、电脑、手机、汽车等工业品的购买力又在增加。贬值多少需要计算“一篮物品”后才是准确的。若美元贬值程度真到了以当今石油购买力算出的结果的话,那美元也就崩溃了。
还未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人民币亦是同样道理。在开放的经济中,货币的升贬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升值不是恩赐,贬值也非阴谋。从自身利益出发,如果储备美元的风险过大的话,人们又可有多种选择。譬如:将外汇储备多元化,让不同升贬的货币相互冲销,对外汇体制进行改革,将风险分散到微观层面,使政府不再作为风险的唯一承担者。
我国目前通胀的根源在于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导致需求过度增长。要使通胀率降至5%以下,广义货币供应增长需受到抑制,使经济增长率回落至潜在水平。在当前的宏观经济中,需要政府继续运用货币政策抑制通胀,需在必要时采取一些保障市场供应、抑制物价的措施。同时,处理好与适度经济增长的关系。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经济运行中,能够减少由各级政府驱动的投资项目,提高商业银行贷款的使用效率,使货币供给总量及其增长速度符合国际上公认的“货币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