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繁华的世都百货如今一片狼藉,门上贴满各种告示 法制网记者李亮摄 |
北京王府井金街黄金位置 世都百货停业两年等待拯救
7月22日,星期二。北京市王府井大街。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为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外地游客,王府井大街各商家一片繁忙景象。乐天银泰商场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新东安商场刚刚“旧貌换新颜”。大街上人头攒动,各大商场的游客、购物者川流不息。
然而在距离王府井步行街仅100余米的黄金位置上,却有一家与周围浓厚的商业气氛格格不入的“死店”———世都百货。
|
关张的世都百货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商业街上显得异常突兀,一个处于黄金位置久负盛名的商场为何停业两年之久?它和开发商、银行以及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到底隐藏着何种复杂的纠纷?由此遗留的众多经济社会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协调解决?
著名商圈一道“不谐和”风景
如今从商场的橱窗上望去,再也不是琳琅满目的奢侈品,取而代之的是散落地面的杂物、厚积的尘土,以及倒下半边的广告牌。商场大门紧锁,商场内还摆有十周年店庆的装饰,面向街区的橱窗依然贴有国际知名商品的广告宣传画,不时有经过的人驻足,透过玻璃向内张望。一位居住在附近的老人不无感叹地说:“奥运会在即,这让王府井的形象大打折扣!”
世都百货位于世纪大厦的地下一层至地上四层,当记者向世纪大厦的前台询问时,其工作人员不解地说:“你不知道啊!世都百货早就搬走了!现在据说已经倒闭了!”
在世纪大厦西侧的一个角落,还有世都百货仅存的一个部门———保卫部。
“刚才是不是你们在门口照相?”世都百货当天值班的王姓保安劈头就问刚进门的记者,虽然世都百货只剩下保卫部的8名员工,但这些保安还在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
“刚才看到你们了。”王姓保安指着一个监视屏幕说。在世都百货将近两年的停业期间,这8名保安看守着世都百货遗留下来的三辆车、一批货架和乱七八糟的杂物,“没有失窃,没有失火。”保安马光说。
然而在这些保安尽职的同时,他们却成为了商场内最为迷茫的一群员工。自商场关张开始,他们就再也没能联系到世都百货的领导,由于劳动合同尚未解除,他们只有选择等下去。
“大概在4个月前,我们的工资就停发了。”马光说,他们已经在20天前向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申请了劳动仲裁。
在保卫部,记者见到了送达世都百货的两百多份法院传票,保安称,由于世都百货的负责人全都人间蒸发,法院传票越攒越多。这表明停业的世都百货惹上的官司也越来越多,但这些法院的传票如同空头支票一样,全都无声无息地留在了保卫部。
高端商场一夜之间离奇“死亡”
世都百货于1996年12月18日正式开业,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使用面积18000平方米,是王府井大街改造后第一家新落成的商厦,一直定位为高端精品百货,曾经颇为红火。
开业时的世都百货被媒体评论为“它的开业已成为王府井大街繁华地段北移的标志以及中央商业区走向成熟的点睛之作”。
在北京高档的百货商场中,世都百货曾经一度仅次于燕莎和赛特,在消费者心目中也很有口碑。
但就是这样的一家百货商场,却在一夜之间离奇“死亡”。
世都百货的突然变故也引起了王府井大街上其他竞争同行的惊愕。世都百货保安马光描述说,当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商场内几乎所有商铺在两天内全部搬清。
而事件的导火索是在2006年12月12日,世都百货三层的75家商铺遭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强制清场,从而引发了其他楼层商户的“大逃亡”。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变故?事情还要追溯到10年前。
1998年,世纪大厦的开发商北京世华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世华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签订协议,贷款900万美元,以世纪大厦三层的75个商铺作为抵押。
一年后因世华公司未履行还贷义务,建行诉至法院。法院判决世华公司偿付建行900万美元及逾期罚息,世华公司以其用于抵押的世纪大厦三层的75个商铺价款优先偿付该债务。执行中,法院根据建行与世华公司达成的抵债协议,于2004年8月20日裁定将世纪大厦三层的75个商铺过户给建行所有,以抵偿世华公司所欠建行的所有债务。后法院要求北京市国土局和房管局协助执行,将房产过户到建行名下。
2000年2月1日,世华公司和世都百货签订《补充协议》约定:《租赁合同》暂定的租赁期届满时,合同期限自行延长7年。
2004年9月1日,建行委托律师致函百货公司,要求百货公司支付拖欠租金和罚金,并提出其有权终止房屋租赁关系。
据了解,世都百货收到函件后,并未回复建行,但致函世华公司,敦请世华公司采取措施理顺房屋租赁关系。
当时,世都百货通过世纪大厦的物业管理公司得知“建行从未向我公司办理业主收楼手续,也未与我公司办理物业管理手续和支付任何费用,现商场三层业主在我司备案登记仍是开发商世华公司”后,根据世华公司的要求继续向世华公司支付租金。
2005年10月,建行诉至北京二中院,请求:1、判令世都百货立即腾退世纪大厦三层的75个商铺并交予建行;2、判令百货公司支付建行上述75个商铺的租金(从2004年9月1日起至实际腾退之日止)。
一审法院判决世都百货清偿75个店铺的租金和使用费,并且腾退商铺交还建行。
世都百货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北京市高院作出终审判决,除撤销百货公司支付租金外,其他均维持原判。
2005年6月,建行又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据北京市二中院执行此案的法官说,其曾经多次到世都百货协调平稳交接的事宜,但均被世都百货以各种理由推托。
于是在2006年12月12日,法院到世都百货的三层进行强制执行,75个商铺全部撤离,此事进而波及到整个商场,其余楼层的商铺也人心惶惶,以“没办法经营”之由纷纷撤离,两天之内世都百货人去楼空。
此时距离商场十周年店庆还有5天,大厅里已经布置了周年店庆的装饰。时至今日,庆祝十周年店庆的红色横牌在狼藉的灰色杂物中依旧显眼。
法院强制执行背后
世都百货商场的大门上贴有大幅的声明,这份名为《世都百货关于三层75个商铺被执行清场的声明》中指出:“截至2006年12月10日,世都百货已按判决并在建行至今尚未办理75个商铺产权的情况下支付给建设银行该75个商铺2006年11月前的使用费一千七百多万元,其间数次与建设银行协商以继续租用该75个商铺,同时书面、口头向建设银行、法院、政府说明腾退后会产生的社会不利因素和恶性影响,但建设银行坚决要求腾退……世都百货不得不关门停业。”
这份声明落款时间是2006年12月12日,一直张贴至今。旁边则贴有大量世都百货偿还建行使用费的发票复印件。
声明中可以感受到世都百货的无奈情绪,在世都百货有意续租并且已经偿还建行使用费的情况下,为何建行却坚决地要求腾退商铺?
本报记者试图采访建行,但建行以“世纪大厦三层75个商铺产权早已过户给其他公司,已与我行没有关系”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世都百货在北京市工商局网站上依然登记为“营业”状态,而世都百货的高层自清场后就人间蒸发,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世都百货曾经的中层领导,其透露说,在法院清场的前一天,老板给所有经理们开了一次会,说:“三层的事和经营没有关系,属于开发商和建行的遗留问题,我们会尽量跟建行协商,欠他们的钱该给的都给了,实在不行也没辙了。”
但显然,协商并未成功。“国有银行财大气粗,对自己的资产处理起来往往简单粗暴,若商场停业,将导致资产闲置,这是建行在以浪费的形式来行使资产处置的权利。”北京市柴傅律师事务所苗壮律师认为,“从中也可以发现,国有资产存在着管理方面的问题”。
但是否仅仅因为建行的75个商铺的腾空要求就令世都百货瞬间停业?
“事情并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王府井地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一位领导对本报记者说,“我们原来就在世纪大厦办公,对此事多少有些了解。世都百货的关张并不单单是和建行的矛盾导致,这其中还涉及到其他产权人”。
据世纪大厦的物业公司北京保立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保安部经理王永立介绍说,世都百货所在的5层产权是属于众多业主的,除了三层曾属于建行这个大业主,其他楼层都是由几十个业主共同拥有的。
世都百货关张后,也有人推测建行腾退三层并不能如此快速地导致其他楼层的撤离和世都百货的停业关张,背后可能是腾退三层事件促成了世都百货和其他产权人的矛盾升级,进而加速了世都百货的关门停业。
在当时,案件的主审法官就曾向媒体透露,世都百货在法院还有其他两起关于财产权属纠纷的案件,再拖下去,该商场的二层和地下车库也将面临强制执行。
除此之外,世都百货运营十年后,已经有了衰退的迹象。在王府井商业街,随着东方广场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壮大,加上近几年京城百货竞争激烈,商场普遍惨淡经营,世都百货在走下坡路。
据上述世都百货中层领导介绍,在关张之前,确实有一些商户在打“退堂鼓”,借着三层75个商铺被清退的事件,干脆一走了之。
谁来拯救世都百货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分析认为,建行作为世纪大厦三层75个商铺的所有权人拥有对75个商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有权要求世都百货将75个商铺腾空,而法院进行强制执行也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从法律角度来看,建行和法院的行为都是合法有效的。但从社会效果来看,显然差强人意。
从75个商铺被强制腾退开始,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世都百货在其声明中写道:“世都百货承租的世纪大厦500多个商铺将长期空置,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国内外近百名业主(包括建行)的商铺资产大幅贬值,并因失去租金收入而蒙受损失,仅中国建设银行每年就损失约600万元的租金收入;政府每年失去1000余万元税款;1300名员工失业;800多供应商的利益受到损害。本案执行过程中,建行多次拒绝世都百货要求继续租用75个商铺并支付使用费的要求,坚持要求腾空75个商铺而损失使用费,使资产贬值的做法令人费解。”
在世都百货停业初期,大部分供应商由于收不回资金,又联系不到商场管理方,于是文章上述那位中层领导的手机几乎应接不暇。而通过诉讼的道路同样难行,由于被告下落不明,供应商的权利依然难以得到维护。
除此之外,世都百货的会员常年积攒的会员积分也付之东流,一些想要退货的顾客也无从维护权利。据世都百货保安介绍,在世都百货关门停业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每天还有许多顾客来询问世都百货何时恢复运营。
而世纪大厦的物业公司也在为世都百货垫付着水费、电费等费用,世都百货的问题已经成为物业公司最头疼的问题。
作为世都百货最后的留守人员,8名保安的工资被拖欠,由于劳动合同无法解除,他们想要找新工作也麻烦重重。
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处于王府井商业街黄金地段的世都百货,关门停业,2006年的声明公告依然张贴在玻璃门上,商场内混乱不堪,这在奥运会前夕,足以令全国闻名的北京王府井金街形象受损。
多方的利益损失、社会资产的闲置、公共利益的损害———世都百货的停业带来了诸多问题。实际上,包括业主、物业公司在内的利益攸关方都在从各个方面积极寻找着突破口,意欲让商场恢复营业。
保安部经理王永立对记者介绍说,目前他们已经在联系楼层的各个业主,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世都百货涉及百余名业主,而且分散在全国各地,意见难以统一是最大的困难。
在这种难题面前,政府部门能否强行介入,化解矛盾,令世都百货重整旗鼓?
王府井地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的孟主任对本报记者说:“这是企业间的商业行为,政府实在难以介入管理。”
刘俊海教授同样指出,政府拥有协调的职能,但是不能强行管制,否则就是政府的违法行为。
苗壮律师也持此种观点,认为政府不可以管制,但可以协调矛盾。面对这种局面,政府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将世都百货所在楼层买下,改造成国有商场;另外一种是由政府牵头,沟通协调矛盾双方的问题。
“在公共利益问题上,政府应该有所作为,比如在政策上提供优惠措施对矛盾双方利益进行协调;同时政府也应该承担沟通协调的成本,比如联系各地业主,从而降低业主间以及物业和业主间的协调成本,促成世都百货的恢复营业。”苗壮律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