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伙子汤姆与中华文化有缘,在香港八年学习中国功夫。
香港学生安东尼对英国的绿色大环境感触良多。
英国华裔吉米在BBC伦敦播音。
中新网7月29日电北京奥运前夕,英国媒体纷纷开播一些与中国或中国人有关的节目,其中也有不少是从关注中华文化在英国角度拍摄的纪录片、纪实片。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日前,伦敦市中心中国城附近的莱斯特广场(LeicesterSquare)专门举行了展示华人在英国故事的纪录片放映活动。
取名为“丝光锦屏”的活动,收集了数十名英国各地华人、华裔、或与中国有缘英国人的故事,用点滴绘成一幅较完整的中华文化在英国的图画。
英国小伙 八年学艺 英国小伙子汤姆通过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据说,他最早只计划去香港短住三月,旅游观光一下。谁得知,这短短三月竟变成了一住就是八年。
“我之所以在那边住了那么长时间,是因为在一次偶然机会中遇到了一位了不起的武术高手,”汤姆说。“他收我为徒,使我眼界大开。武术为我打开了通向中华文化的窗户。我很快就着迷了。”
汤姆还表示:“武术教会精神集中、有紧有驰、心神合一等等行为和思想方式。我最后习惯了每天练功、休息、饮茶,再练功的生活。一切都让人感觉棒极了。”
据汤姆介绍,学会些中国拳脚功夫其实并非八年香港之旅的最大收获。他最大收获是明白了不少中华文化中为人做事的理念。
他说:“我觉得其实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很多道理在练功时都能领悟到。在那边生活一段时间,学到的不仅仅是武功,而是点滴的思想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对我每天生活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学功夫、学中华文化的过程基本上是要靠自己悟的,而且往往是学得越多越觉得不够。就像我在中国学的道理——学无止境。”
如今汤姆已回到英国。据他讲,自己已经变成半个中国人,因为他如今为人做事已随时随地应用自己学到的中华文化。
香港学子看英国 就在汤姆从香港把点滴中华文化带回英国的同时,近年来英国远道来自中国各地的学子可就不计其数了。
安东尼来自香港。他如今在英格兰西南的康沃尔大学就学,对英国的生活学习经历感触良多。
让安东尼感触最深的就是康沃尔与香港各方面的鲜明区别。
“我觉得,香港是个住了好多人的小地方,而这边感觉是地广人稀,”他说。“在香港,商店基本不关门,一天24小时随时都可以去逛街。人们往往形容香港是个不夜城。”
他对比康瓦尔地方说:“这里情况就不一样了。不管你去银行还是商店,一切节奏都慢下来,办事效率也不高。比如说,在银行开账户,香港是一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边却需要好几天。”
上学的感觉当然也不一样。安东尼认为在英国这边上中学和大学都觉得轻松很多。而在香港读书的时候,那每天都是上课、作业、考试没完没了,经常要弄到深夜。
康瓦尔地区最让安东尼满意的是周边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大环境。
“简而言之,这边大环境好。学校周围都是树林、绿地。香港没有哪所学校旁边能有那么多绿色空间。香港就像个装满的大盒子,没有地方种树种草了,”安东尼接着说。
尽管呼吸着英格兰西南海滨的新鲜空气,饱览田园风光,远离家人和朋友的安东尼课余时候也不免有思乡之情。
“有时候我会感觉孤独。一个人的生活很难适应,没有家人和朋友们。我可以常打电话,但不能见面的感觉还是不一样。谁能不想家呢?”
BBC的BBC 对像安东尼这样的海外学子,家就是生长的地方,是个容易理解的感念。而对像吉米这样在英国生长的华裔青年来说,自己到底是谁,文化如何认同等很多问题就显得复杂得多。
已是二代华人的吉米介绍说,他一般说自己是英国出生的华裔(British Born Chinese)。
他说:“这个概念是我叔叔最先教给我的。英文缩写正好就是BBC。如今我已把这个名称简化了,我现在说自己是英国华人,缩写只用BC就可以了。当然,近些年刚入英国籍的新移民也称自己是英国华人,反正无所谓,我就是英国华人吧。”
吉米最初开玩笑说英国出生华裔的英文缩写是BBC。谁想到,如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的他真的在BBC英国广播公司找到了工作。
吉米说:“记得我小时,英国电视上很难看到中国人面孔。那种情况让人感觉不是滋味。不知道为什么电视上看不到像自己一样的黑头发、黄皮肤的人。”
“现在情况有所好转,在英国电视和杂志上开始有些中国人面孔了。希望这种趋势能继续。这样,下代华裔就会有努力目标了,就会更加充满信心。”
尽管吉米如今在BBC伦敦的广播电台找到了一份新闻播音的工作,但是他所说的英国电视、杂志上华人、华裔面孔不常见的现实依然存在。
吉米说:“作为英国华裔,我觉得保持与中华文化联系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中文。小时候,父母逼我学了广东话,如今我正在自学普通话。”
“记得小时候,英国人一提到中国就想到廉价劳动力。如今英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有所改变。奥运就要开始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提升。因此,我们这一代已不再以自己是华裔为耻了。”(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