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身家缩水70% 仍是中国首富

  碧桂园秘史

  同辈呼其为“强哥”;晚辈称其为“六叔”;乡里用二手汉语叫其“Boss杨”。

15年来,他一直躲在“碧桂园”品牌背后。有人说他玩神秘,他倒说过,商人本来就不该靠耍嘴皮。碧桂园极尽能量地轰炸,他却极尽能量地隐身。对“中国首富”的头衔,他谢绝加冕,却把它卸给年仅25岁的女儿。他能忍,但更好胜。打了翻身仗后,他破天荒地跑到对手的地盘,给对方老板好一番难堪。从农民到“将军”,从蝌蚪到青蛙,一旦他抓住机会学习,并悟出了规律,他就想使自己成为本土中国企业家中优秀的那一分子。有人比喻,如果万科是星巴克,碧桂园就是王老吉。策划人王志纲评价碧桂园上市制造的神话说,这不是被高估的结果,投资者投资的不是蛋(碧桂园的某个项目),也不是鸡(碧桂园的品牌运营),而是母鸡的生育能力(十几年来碧桂园已被证明的生育能力和鸡舍里满当当的饲料——土地储备)。从顺德碧桂园到广东碧桂园,他的造“园”史不断制造销售神话,但人们仍在质疑,他会把事业带往“中国碧桂园”,还是在“碧桂园中国”上打转?

  人类需要“造神”运动,股市有时就是那金手指。

  2007年4月20日上午10时,香港股市的金手指倏地指向了顺德地产大鳄杨国强:来,你来做中国首富!是日,代号为“2007.HK”的“碧桂园”上市不到两分钟就升至7.21港元,全日最高价为7.35港元,较上市价升幅达37%,成交量为1,004,020千股,成交金额达72.26亿港元,居当日香港联交所普通股成交金额第一位。

  家乡来的几位政府官员陪同杨国强见证了碧桂园成为市值最大的国内房地产企业的一刻,他们适时地赞扬碧桂园“是顺德的骄傲,是佛山的骄傲,是佛山第三产业发展的骄傲”。而杨国强本人,其“隐身富豪”风格依旧,除了表示“开心”,并无多言。

  近几年几乎处于半归隐状态的何享健——美的董事局主席是惟一受邀给杨国强捧场的企业家。两人同属顺德北滘镇出品的双子星座,不同的是,何享健领跑了前半场,而现在的聚光灯绝大部分打在杨国强和他的碧桂园身上。

  然实际情况是,杨国强并无心追逐“首富”名誉。在上市之前,或者说在2001年秋天,他把二女儿送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那一刻,似乎就做好了财富交接的准备。碧桂园集团70%的股权,最大股东和董事局成员的头衔,杨国强一并打包,送给了年仅25岁的杨惠妍。

  一位曾与杨国强过从甚密的前下属余海平(化名)对前老板的这一举动毫不意外。他说,老板是过过穷日子的人,所以他尊重钱,但是并不贪恋财富带来的虚名。他甚至分析说,那是杨国强对中国媒介热衷的“首富游戏”的一种反游戏:你们爱扒“首富”背后的故事,我就给你们创造一个没有故事可挖的“首富”——对于拥有692亿港元身价的杨惠妍,无论用谷歌还是百度,人们所能得到的她的履历无非是三行以内的文字,而她的照片,从未在公众面前披露过,有网友形容“好像有FBI帮她保密过”。

  记者采访多个与杨国强近身打过交道的人,他们都提到他性格中不拘一格、刚性的一面。譬如开会时,脱鞋、盘腿而坐的农民习气。穿西装,脚上却穿一双吱吱作响的拖鞋。按他们的亲身体会,杨国强的这种习惯性举动一方面表明他对规则的轻蔑,另一方面也是在暗示外来文化轻易动摇不了他的权威。

  他的权威,首先建立在对这块安身立命的土地的知根知底。他财富聚敛过程中的贵人在此,多年来不离不弃的事业拍档在此,他的动辄可以聚合的“子弟兵”建筑队也在此。十几年来,他只做地头蛇,不做过江龙,对于这个定力非凡的非典型“首富”来说,人气似乎首先是地气。

  需要提及的是,此次碧桂园上市也得到杨“顺德乡里”的大力支持,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和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各掷10亿港元认购新股。分析人士认为,他们对杨国强的认可,也是引发68万香港投资者对“2007.HK”抢购风潮的滥觞。

  此外,郭炳湘和荣智健也加入到碧桂园的“粉丝”队伍中来:自1994年以来,杨国强在香港电视和报纸上投放的数亿元广告今天看来物有所值。“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对寸土寸金的香港人形成的诱惑力,如今变成了香港投资者手中挥舞的雪片般的认购申请。

  在香港股市地产股方面,以市值计,碧桂园第三,郭炳湘的新鸿基第二,而榜首是李嘉诚的和记黄埔。

  来自碧桂园某位不愿署名的中层干部透露的信息说,杨国强的偶像正是“亚洲首富”李嘉诚。爱学习的杨国强不仅仔细研读李嘉诚的传记,而且经常举李嘉诚的事迹激励内部员工。

  24岁之前,杨国强的人生履历大致可以用5个字概括:农家穷小子。

  他出生时,上边已有2个姐姐和3个哥哥。多年后,他的三哥杨国光——家族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在《碧桂园报》上以连载方式,撰文记述家族百年史。在写到杨国强的出生时,用了这样的文字:弟弟的出世并没有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快乐,那意味着家里又多了一张要填的嘴。

  但是顺德——这个后来让全国各地党政领导趋之若鹜、前来取经的地方。1978年,在全国各地割资本主义尾巴之风仍然盛行时,时任顺德县北滘公社书记的冯润胜(后为顺德区委书记,佛山市人大副主任)就偷偷地带领乡亲垒土烧砖,干得风风火火。就在这一年,在时任顺德县第二建筑公司负责人的大哥杨国华的帮助下,杨国强进了北滘公社房管所任施工员。6年后升任区建筑队队长。到1989年,杨是镇政府旗下建筑公司——北滘建筑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经理。

  在这个11年中,杨国强实现了事业上的第一次角色跃进:由一个普通的农家穷小子,变成了一个专业能力和地位兼具的技术型干部。而他的人生角色也在此期间完成蜕变,他成为三个女儿的父亲,但也遭受了人生历程中最早的一次大困厄:作为一个月薪过百的施工员,当大女儿持续发烧时,他无钱医治,以至于影响了女儿的智力。

  熟悉杨家族的人说,大哥杨国华是杨国强这期间的引路人。杨国华不仅教他成本核算等技术活,更重要的是教他提升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帮他建立人脉。“没有杨国华就没有杨国强。”曾在北滘镇办报多年的李先生评介说。这也可以从2002年杨国强捐资兴办国华纪念中学一事看出这种联系。当时,杨国华已辞世数年。

  做了建筑工程公司经理的杨国强显然迅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百万级)。这也有史可证:在担任经理4年后,即1993年,杨国强和杨贰珠等拍档竟能出资3395万元,收购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正式开始了私营化运作(MBO概念当时还没传递到中国企业界)。庙还是那座庙,方丈变成了老板——按当时的流行称谓,杨国强从此成了“Boss杨”。

  由于当事人都是低调者,当时私营化运作的想法如何产生、资金从何而来、如何分配等等问题,都无从稽考。从当时的政策来说,能够让杨国强顺利完成公转私的让渡,决策者是需要勇气和先见眼光的。

  1995年退休的原北滘镇委书记区祥贤就是促成“Boss杨”问世的“贵人”。一位从1992年就落户北滘镇的教育人士杨先生介绍说,老书记人望极高,早在1993年北京有关部委评选首届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时,光一个北滘镇,就贡献了3位。区祥贤对杨国强的扶持,杨先生用了“视之若子”的词语。

  由包工头到开发商,由做工程项目到做企业品牌,杨国强的贵人远不止区祥贤一个。随着碧桂园的实力越来越大,几乎每一个从顺德起步的地方政府官员都曾给杨国强提供过诸多便利。对此,也有地产界观察人士直言,这种官商合作模式可以理解,在北滘这种边缘性的地区,杨国强表现出了拉动顺德城市化发展的能量和胆魄,所以他先手获得一些政策或利益,无可厚非。

  找对王志纲

  1993年,事业上一路顺风顺水的杨国强首遭危机。那一年,据王石在其自传《道路与梦想》中回忆:一季度和二季度,钢筋、水泥和木材等建材价格翻番上涨。给万科造房子的建筑队为此两度以停工为要挟,要求开发商修改合同,为其增加建筑费用。核算下来,万科卖出的楼花已经处于亏损边缘。

  当年杨国强的建筑公司还不强悍。他们已经为顺德三和物业发展公司带资建造了近4000套别墅,房子盖好了,没人来买,而事后看来,开发商原本无心卖房——这也与那个疯狂、浮躁的时代相关,南巡之后,自海南省发轫,蔓延全国的开发区热,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圈地运动”,倒卖批文、炒卖地皮成为中国“倒爷”最快的暴富手段。毋庸置疑,当时的三和公司也只是以炒家心态拿下了顺德和番禺交接处的1000多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土地。所以,1993年下半年,中央针对股市和房市的泡沫进行调控挤压,银行被勒令与自办房地产企业脱钩。这种情况下,投资逾亿的“碧桂园”项目也基本面临死火状态。

  因此,当杨国强向开发商索要工程所垫费用时,三和股东们最终答应以变通的方式,让杨国强销售已经盖好的别墅,以销售收入核销建筑成本。

  由造房者变成卖房者,杨国强和他的建筑队看起来无辜,也缺乏准备。

  后来的事通过《谋事在人——王志纲策划实录》一书都知道了。1994年10月某天,经人推荐,杨国强请来了新华社记者人称“记者王”的王志纲,初衷不过是想借后者的一支笔,为碧桂园项目鼓吹一番。然而,在王志纲一顿抢白之后,杨国强不仅不生气,反而当场拍板聘其为总策划。

  很快,曾萌动于杨国强脑海里的以办学带动楼盘销售的想法变成了现实。王志纲的大手笔文案,以及对媒介势能的出色调动能力,使碧桂园学校短期之内,获得了与“可怕的顺德人”这个生猛概念关联密切的符号价值。在收取3亿多元教育储备金之后,1300名来自广东各地的先富者子弟成为碧桂园学校的首批“贵族”培养对象,他们的老师,则是从全国各地的8000名应聘者推选出来的最优秀者。

  有了现金流,也有了学校这步活棋,再加上“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远景提炼和高密度推广,碧桂园的楼盘销售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杠杆和支点。

  1995年,杨国强和4个拍档利用三和公司原股东缺乏操盘信心的弱点,逼其摊牌,仅以8000万元的代价就拿下了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杨国强占6成,其余4人各占1成。

  关于上述事件,一位见证者另有说法。1994年底,碧桂园学校已经开学一段时间,杨国强有一天忽然来找“王老师”诉苦,说办学太难,太麻烦,投入那么多钱(号称2个多亿),不知何时才能收得回。王志纲领会到杨老板的潜台词。他是因为担心学校办得越好,自己投入会更多,而开发商随时可能拿回收益权。王志纲当即问杨国强,你想做中国内地的李嘉诚吗?杨国强不做声,直视王志纲。王志纲分析说,开发商现有股东对形势悲观,想套现。因此,只要给其一定的回报率,他们肯定退出。到2005年,王志纲拍完《南方的河》回到广州时,杨国强在饭桌上手舞足蹈地告诉王志纲“成功了成功了”时,后者反而一时没回过神来。

  “这下品牌有了,舞台有了,产权隐患彻底消除了,再加上自己做楼盘,成本控制能力强,杨老板怎么可能不成功呢?”该见证者为此感慨。“我与杨国强的合作,是财智双赢的结果。”在双方结束合作10年后,王志纲在朋友间某次小型聚会上如是评价。

  事关业主无小事

  1995年产权变更对于碧桂园的发展影响深远,以至在碧桂园的某些宣传资料中,关于企业创办日期,有两种口径:一种以1992年介入碧桂园建筑工程为依据,另一种就是1995年碧桂园改姓杨为依据。

  在1996年初与王志纲结束了“如胶似漆”的合作关系后,杨国强此后不再找策划顾问。也有一说,说他是极其强势的人,不喜欢别人跳出来分享成果。

  照着“学校+会所+物业管理”模式去做项目,然后再把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控制严格,杨国强有把握把碧桂园做大。

  作为一个曾经遭遇房产从炒家时代过渡到用家时代悲喜的发展商,同时,作为一个洞悉乡土乡亲住房理想和文化的供应商,杨国强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建立在便宜、实惠、规模基础上的产品。

  但这是硬件功能。“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并非杨最终提炼的,但“我想做一种像顶级酒店一样的房子”的想法确实来自他的梦想。“五星级的家”是什么样的家?杨国强没有用制度化文字加以表述过,但在创业初期,他的管理范畴经常直控物业服务的神经末梢。

  据曾经担任杨国强行政助理的刘先生介绍,1997年的某个时候,顺德碧桂园里有个人工湖,作为老人的活动场所,可以钓鱼。因为是营业性的,收一人十元。老人说,好不容易有个地方玩还收钱,反映上来,杨国强就说,那就不收吧。老人们就很高兴,常去钓,结果鱼越来越少,于是又打电话来抱怨说让人钓鱼却怎么不让人尽兴呢?杨国强马上吩咐采购部的杨经理,去买两车鱼来给他们钓。随后通知业主说有鱼了,来钓吧。谁知老人又投诉:你们为什么要喂鱼,鱼都不上钩啦。于是,杨老板第三次打电话给物管部门说:不准喂鱼。最后,老人都很高兴,每天都可以钓十几斤鱼,并能免费拿走。“用大智慧做小事,两车鱼钱不多,但传播回香港、广州,影响很大。”事隔多年,刘先生谈起前老板的管理风范,仍为之感叹。

  据杨的身边人称,杨国强对服务业主的员工管理非常严苛,创品牌的初期,为了让保安五分钟出现在指定区域,他会亲自出马,躲在树林后,手捏秒表,给保安计时。在抓了几起保安溜岗事件后,所有的保安都相信“马王爷有三只眼”,变得严守纪律。

  有人说,是楼市的步步为赢让杨国强变得日益自信。更重要的是,1998年国家取消福利分房政策的出台,为碧桂园第一次杀出顺德,抢滩广州楼市,增加了“不是猛龙不过江”的底气。

  1999年广州碧桂园的开盘盛况,给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广州楼市一个教训。当时市场上大部分都是毛坯房产品发售,广州碧桂园首推了全现楼带豪华装修的花园洋房,且社区配套、园林绿化同期交付,那次让广州人打破了春节不置业的传统,3000套洋房别墅一个月内被抢购一空。

  也是从广州碧桂园项目开始,杨国强批量引进外部职业经理人。譬如,负责广州碧桂园市场策划的经理,一次性就招聘了12人,8男4女,内部自称为杨老板的“12门徒”。12个经理彼此制约,职权上无分大小,且全部集中在一个会议室办公,同样一个问题,总是声音各异,在吵吵嚷嚷中收场。

  据与杨国强共过事的人说,杨习惯于充当一个笑眯眯的仲裁者。他喜欢看着这些不同性格的年轻人为了表现自己,而不惜相互攻击、自相残杀。在吵闹声中,合纵连横的好戏不时上演,但是这种议会模式的人才赛跑机制正是杨国强需要的。他隔三岔五地找人“倾解”,对被他赏识的人,会被请到他自家别墅的大泳池边。杨国强会给他们讲述自己的梦想。他小时候经常游泳的一条小河——碧江,现在就在大泳池的外边几十米处。杨国强说当时就希望在游累了的时候,有个地方躺下来休息,吃的喝的都不愁。20多年后,杨国强的梦想实现了。在顺德碧桂园的三、四期楼盘之中,杨国强特意让人修葺了一处人工沙滩——现在,据碧桂园的业主讲,这个沙滩基本上派不上用场。

  “12门徒”最终去向各异。他们有的受不了那种被人操纵的感觉愤而出走,有的几进几出碧桂园,从杨国强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然后再度告别。

  用人而疑,疑人要用。边用边疑,边疑边用。这似乎不只是杨国强一个人的用人原则,所有家族企业老板在面临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时,都存此心结。

  不管人们对杨国强的老板作风褒贬如何,杨的学习能力却是认识的人共同称道的。杨国强喜欢看李嘉诚等人的传记作品,有时,遇到让他高兴的好书,也会送给下属。

  向能(化名),一个曾在两个项目中做过总监级职务的碧桂园前职业经理人,对杨国强的“读书、送书”另有见解。他认为,与其说杨老板喜欢看书,不如说他更喜欢“听书”。他把书送给下属时,实际上是想看看下属读书后的感悟和见地。向能承认,自己就曾经写过读后感给杨国强。他说,也许是读后感写得太长了、想法太多了,杨老板找不到批评机会,此后,他再也没有收到过杨老板的赠书了。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陈国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杨惠妍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