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广东药品市场百亿元蛋糕未来一年分配格局的2008年挂网采购日前仍在进行中。昨日,丽珠集团、石药集团等国内20多家医药企业却对自己旗下新药意外遇冷一脸无奈。据其介绍,目前1990种药品进入了最后的面对面谈判环节,其中新批的三类以上新药加起来不到20种,而进入重点监控和淘汰的新药却已超过一半!
多种新药进“死缓”名单 此次引起争议最大的地方在于众多的国产创新药在议价环节中被专家淘汰或列入重点监控品种中。
按照《2008年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方案》,经人机对话谈判后,不在规定时间内确认专家评估降价幅度的品种都不能接受。凡纳入重点监控限额采购的品种,各医疗机构原则上不能采购,如临床上确需采购此类品种,必须报属地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采购总金额不能超过该医疗机构采购总额的3%,并将使用情况定期在网上公布。
重点监控目录是本次争议的另一个焦点,也是引起国内主流企业不满的重要原因。企业代表告诉记者,如果说被淘汰是判了死刑,那么列入重点监控就是死缓,对药品销售造成极大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医院而言,他们都是不可能采购进入重点监控名单的药品的。
而让更多的医药企业感到不公的是一些“伪新药”却成功地过了专家们的价格屠刀。有代表透露,议价品种99%为改剂型的“伪新药”,但却中标了。比如浙江某企业的注射用二酰谷胺(冻干)中标价16.6元,北京某药厂复方甘草酸胶囊1.4元/粒,仅仅从片剂改为胶囊,价格比原研进口的日本品种还贵,进口药为1.26元/片。
专家谈判环节备受质疑 对于新药普遍遭遇这种境况的原因,大部分企业代表都认为与专家面对面谈判有关。
某企业销售代表告诉记者,每年与专家谈判都是“没谱”的事。对于真正的新药、自主创新的、在保护期内的品种(如国家批准的化学药、2、3类,中药1类,2类)不仅不支持而且歧视,“没有人在意你新药的价值,根本就跟买菜砍价一样,每个品种最多给你五分钟,甚至五分钟都不给说完,根本没有办法了解一个新药,这样怎么来谈判,根本不是谈判就是单纯的砍价”。
山东某企业销售经理表示,参与谈判的专家都是随机从专家库抽出来的,很多专家来自基层医院对一些新药的流程根本不知道,只知道一味地砍价,大部分新药都是专科药,一定要相同领域的专家才能明白其价值,而抽出来的专家有的根本就不是一个领域的。浙江某企业经理透露,该公司今年上市的一类新药是治疗乙肝的药,而抽出来的谈判专家有两个是库管,一个是口腔领域的专家,根本没法跟他们谈。
据介绍,目前上海对于新药是患者自费的,因为是不进入招标的,由市场自行决定。不少国内医药企业呼吁,从鼓励创新的角度出发,对于拥有新药证书的国产新药应该给予一定的区别对待,即使没有区别对待但在谈判专家的选择上也要与一般的仿制药有所区别,找真正懂临床药理的专家来与企业谈判。(记者沈昀)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