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疮痍的震中地区,受灾群众在焦急等待。几架直升机轰鸣着穿越浓雾,由远而近,带来了生命的希望……这样的画面在汶川大地震的电视直播中不断出现,令人印象深刻。陆军航空兵,这个人民解放军行列中的年轻兵种,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全面出击,发挥了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也付出了英勇的牺牲。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半月谈记者走进曾担负抗震救灾重要任务的成都军区某陆航团,以期更多了解这支英雄的部队。
苦练技艺,成就“雪域神鹰” 6月14日,中央军委授予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荣誉称号,这是年轻的陆航部队首次获得这样的荣誉。接过锦旗的那一刻,陆航团团长余志荣感慨万千:高原飞行20年,“雪域神鹰”终于展翅高飞!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是我军最先成立的首批陆航部队之一。成立之初,一位老将军对官兵们说:“你们的使命是征服世界上最难飞的航线!”
位于祖国大西南的青藏高原,群山莽莽,风云变幻。二战中,盟军开辟了一条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横断山,直至我国云南和四川航线──这就是著名的“驼峰航线”。短短3年间,盟军空军在这条航线上共损失飞机486架,平均每月13架。其中尤以空气稀薄、气候恶劣的西藏段损失最为惨重,这段航线战后被飞行界称为高原“百慕大”。
而年轻的陆航团要用钢铁的旋翼征服这个高原“百慕大”。
1985年12月10日,时任团长邢喜贵带领4架直升机飞向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唐古拉,唐古拉,伸手把天抓。”一股直径10多米的巨大龙卷风出现在唐古拉山口,来回晃动。邢喜贵抓住龙卷风缓慢移动的间隙,第一个冲入山口……4架直升机长驱2600公里,降落在布达拉宫广场。兴高采烈的藏族同胞像过节一样,围着远方飞来的“吉祥鸟”,载歌载舞。
这次飞行,开创了世界航空史上直升机载重进藏的先例,成功地架起了一条翻越唐古拉进藏的“空中走廊”。此后无数次的空中历险,练就了飞行员们高超的技艺。从首航西藏至今,陆航团累计在西藏高原飞行数千架次,开辟航线数十条,填补了15项世界航空史空白,被西藏群众誉为“雪域神鹰”。
抗震救灾,为人民飞行不止 汶川大地震中,震中地区复杂的交通、气象条件令人望而生畏,同样有人称之为“新驼峰航线”。但陆航团义无反顾,第一个出动直升机勘察灾情;第一个从空中抵达汶川、茂县、北川等重灾区;第一个将食品、药品送到灾区群众手中;第一个从灾区运回伤员;第一个搭载通信小分队飞抵汶川;第一个从空中侦察到堰塞湖的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第一”,为灾区群众铺就了生命的“空中走廊”。
5月12日,震后不到1个小时,陆航团两位副团长李翔、姜广伟就驾机直飞汶川。但气候条件超越了直升机飞行的极限。直升机一次次地强行起飞,一次次地被迫返航。
5月14日上午7时48分,参谋长杨磊巧妙利用云层中的间隙,首次成功机降震中映秀,一次就带走了17名重伤员。直升机陆续降落,短短3天,映秀一地300多名重伤员被全部转运。
一切为了救人!那段时间,机组人员每天的飞行时间多达8~12个小时,远远高出飞行大纲规定。最多的一天,陆航团出动飞机141架次,创下了我军陆航部队单日出动的最高纪录。据不完全统计,抗震救灾中陆航团共出动直升机1848架次,营救伤员1126人,运送食品、药品等急救物资619吨,转运被困群众2171人。而为了抢救群众,陆航团邱光华等5名机组人员长眠青山……
“西南地区抗灾救灾,我们总是头一个赶到现场。”团政委张晓峰说。
1985年底,西藏墨脱发生严重雪灾。驾驶着刚刚装备的新机型,飞行员连直升机的性能还未完全掌握,就在漫天风雪中飞进了茫茫雪域……
1993年汉源大火,陆航团直升机载着13名被烧伤的消防官兵,在雨中沿着大渡河超低空、超气象飞行……
2007年7月2日,陆航团直升机首次在青藏高原以低于10米的高度飞行作业,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和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杀灭飞蝗近20万亩……
2008年2月,陆航团连续出动多架直升机飞往四川长宁、万源等雪灾灾区空投救援物资,又飞往贵州支援救灾……
为了人民,飞行,永不停息!
攻运兼备,争当未来战争主角 “我们不当配角,要当主角”,这是陆航团全体官兵对未来战争的期待。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军陆航部队主要担负的是空中运输任务。而20世纪末以来,在伊拉克、阿富汗、车臣等国际战争热点中,新一代武装直升机大显神威。面对挑战与机遇,陆航团官兵下定决心:部队必须摆脱传统“运输大队”的“角色”,向“攻运兼备型”转变,争做未来战争的“主角”。2000年秋,部队飞进僻静的云岭高原深处,一个架次接一个架次地起飞,探索直升机超低空攻击战法,训练越来越接近实战。最终,官兵们自创的双机超低空跃升攻击、四机编队攻击等一系列新战法陆续成型。
2000年10月的一天清晨,陆航团数十架不同型号的直升机紧急起飞,投入战斗。3颗红色信号弹过后,两架武装直升机擦着树梢从将军云集的观礼台前方掠过。突然,直升机跃升至300米空中,火光一闪,火箭弹划破长空,目标淹没在火海中。直升机迅速下降,脱离战场,整个攻击不到3分钟。紧接着,4架武装直升机又出现在战场上空,平行编队攻击,掩护运输分队行动。
十几架运输直升机搭载着特种分队飞越前沿,在“敌”纵深强行机降,一辆辆新型突击车从直升机机腹驶出,对“敌”展开猛烈攻击……这次演习,陆航团开创了我军陆航部队千里紧急调机实施武装攻击、高原大机群载重“蛙跳式”机降攻击的先河。
剑已铸就!2008年7月4日,解放军总参谋部陆航部部长马湘生在北京首次向驻华武官团介绍中国陆军航空兵的发展和建设情况时说,中国陆航部队正在逐步推进力量结构由空中单一型向空地合成型、主战装备由空中运输型向攻运结合型、作战效能由辅助支援型向主战突击型的重大转变。(记者刘永华 朱映涛)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