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备受世人关注的南京大报恩寺地宫铁函被运出,可这座藏有无数历史秘密的地宫并未因此揭开谜底。事实上,正当大家对此次考古结果翘首企盼时,还有一个预计耗资十亿的公益文化项目——“金陵大报恩寺塔文化园区”等待着这个谜底。
昨日,“金陵大报恩寺塔文化园区”总设计师潘谷西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根据目前诸多证据判断,考古挖掘出来的并非大报恩寺地宫,而是长干寺地宫,“如果不找到前者,我是不会签字的!”
疑点 长干寺地宫 尽管位于扫帚巷内的考古活动被称之为“南京大报恩寺地宫考古挖掘”,然而,这真的是大报恩寺地宫吗?随着地宫铁函的吊起,质疑声越来越多。潘谷西昨日表示:“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明代的东西,依我看就是宋代的东西,大报恩寺地宫还得另外找!”
对于外界质疑的种种谜团,在潘老先生看来就是有力的佐证。他指出,一是地宫开掘至四五米深处发现大量铜钱,这些铜钱不是宋代就是唐代的,就是没有明代;其次,地宫内出土的碑刻是宋代的,石碑第一行就写着“金陵长干寺塔身藏舍利石函记”字样,石碑中更是详细记载了铁函的内容,如“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诸圣舍利”、“金棺银椁”、“七宝阿育王塔”等。
潘老先生根据古建筑的布局特点坚信这就是长干寺地宫,“以前发掘的明代永乐碑、宣德碑之间有座桥,那就是明代建筑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大殿,大报恩寺地宫就在中轴线的延伸处。不过,现在发掘的长干寺地宫是在发掘的明代大殿的旁边,离那条中轴线有点偏。”
至于当初发掘为何没在中轴线上进行,潘老先生介绍:“主要是受条件限制,那片土地还没有拆干净,在离中轴线差不多的空地上开始挖了。而在可能存在大报恩寺地宫的中轴线上,尚有房子未拆迁,没法发掘。”
焦点 大报恩寺地宫 “现在考古人员的兴趣在铁函,但是我们搞规划的关心的是遗址。”潘谷西直言:“我希望马上就开始找大报恩寺地宫,一直到找到为止,否则我不会签字!”
论年代,长干寺是大报恩寺的前身,可追溯至南朝,为何潘谷西如此执着于寻找大报恩寺地宫呢?潘老先生表示:“我作为"金陵大报恩寺塔文化园区"的总设计师,当初就是为"大报恩寺"做的规划,而不是"长干寺"。遗址和新塔(大报恩寺琉璃塔)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随便就放一个塔在那里。在设计规划中,我们考虑在大报恩寺地宫遗址和新塔之间修建一条隧道,大家可以通过隧道到地宫去参观。”而且,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古建筑布局的角度,潘老先生都认为大报恩寺琉璃塔就应该在大报恩寺地宫附近,“这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大报恩寺地宫所在地,在民间俗称“宝塔根”,当地居民都知道这里曾经拥有众多塔庙。然而,文化园区唯独选择大报恩寺作为项目主题,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军表示:“虽然长干寺历史更为悠久,但大报恩寺一度曾是中国三大寺之一,利玛窦曾在这里有过一场著名的辩论,而且老百姓容易记住年代较近的。”
当然,作为明永乐帝朱棣为纪念生母而建,历时19年耗资白银数百万两的皇家寺庙,同样重要,而据史料记载,为生母建造这座皇家寺庙时,在里面摆放了不少宝贝:夜明珠、避水珠、避风珠、宝石珠、避尘珠各一颗,以躲避风雨雷电和刀兵;还有明雄一百斤,茶叶一石,黄金四千两,白银一千两,永乐钱一千串,黄缎两匹,佛经若干……这样的记载与长干寺石函记载相比,就足以使人叹为观止。
考古 来龙去脉 南京市秦淮区的扫帚巷曾是片老城区,如今已是一片废墟。在这瓦砾垃圾堆中,隐藏着南京大报恩寺地宫考古挖掘现场。现场警备森严,不许外人走入棚内。现场考古人员表示,这里的考古工作并未完成,还将继续。
目前的考古挖掘主要以抢救性考古挖掘为主。记者了解到,此次南京大报恩寺地宫的考古挖掘是大明实业文化有限公司委托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进行,而目的是在这里建造“金陵大报恩寺塔文化园区”。
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洪河介绍:“根据规划书,将把大报恩寺的塔基及地宫以博物馆临时性纪念建筑方式保护起来,设想在原地宫发掘之后,博物馆以透明建筑形式覆盖考古发掘现场。”
该公司副总经理田军表示,“目前规划方案没有变化,我们当初就是根据报恩寺地宫规划遗址区域和绿地,只要考古结果出来,我们就可以动工。”
大报恩寺的直接前身是建于吴末晋初的长干寺,其后的千余年间,这座古刹历经三毁三建,并五易其名,最终有了后来举世闻名的大报恩寺。元末该寺毁于兵火。
永乐十年,朱棣为报答母后决定重建报恩寺,建成后的大报恩寺“佛殿画廊,壮丽甲天下”,而寺中的大报恩寺塔更是饮誉海内外,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遗憾的是,这座令世人震惊的琉璃宝塔,在1854年被太平天国将士破坏。本报记者王健慧文 (来源:新闻午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