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耿勤说。
耿勤是合肥市财政局行政处副处长,而一个月前,他是合肥市审计局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副处长。
耿勤是一名拥有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的年轻干部。不久前,合肥市开始强力推行市直机关科级及科级以下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的大范围、大规模、大集中交流轮岗制度时,耿积极报名,希望能找到一个新的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
最后,经过一轮轮严格的考核、测试,他终于如愿以偿。“我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岗位,融入新环境,做出好成绩来。”耿信心十足。
而当下,在整个合肥,像耿勤这样进入交流轮岗范围的合肥市直重点部门的干部,已经达到了1600多名。他们在这场交流轮岗大潮中,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
目前,合肥市强力推行的公务员交流轮岗工作,引起了中央和安徽省委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对合肥推行的这项改革给予首肯。
一个新的政治生态正在合肥快速形成。
力破公务员“部门终身制”
“我要不是书记,也希望能在财政局工作。”最近,这场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合肥市公务员交流轮岗动员会上对合肥市财政局局长李武好说。
孙金龙的这句话引来全场与会者一片笑声。
而这句话背后,蕴藏着孙金龙和整个合肥市委、市政府三年多的努力。
近年来,合肥开始强力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几大新政,并由此迫切需要一大批复合型干部。“需要我们干部的适应性更强、应对复杂情况和局面的本领更高。”孙金龙说。
但用孙金龙的话说,一些专业部门的干部就某一方面业务来说,要比综合部门的同志强,但综合统筹能力则不及他们;在一线工作的同志,实际操作能力可能比在机关工作的同志要强,但政策理论水平可能就相对欠缺。
所以,他认为,只有让干部在不同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学习提高,经过多个岗位适应、多项工作磨练、多种复杂情况处理,才能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心里有底,才能切实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而在调研中,孙金龙还发现,“甚至还有人抱怨,机关既能培养人,也能窒息人,有的干部通过这个平台培养出来了,但也有的干部被放在一边,有劲使不出”。
孙金龙还注意到:“公务员在一个岗位‘终老现象’比较严重,可以说,不少同志从学校到机关,一直到退休,都可能长期滞留在一个单位,甚至在一个处室。”
“这不是好现象,也不利于人的成长、发展。有的干部长期在权力部门和权力岗位,习惯于有人找、有人求才办事的优越感。如果缺失社会监督和自律,容易导致权力滥用、滋生腐败。”孙金龙语气严肃地说。
这场改革的另一个推动者——2006年2月出任合肥市市长的吴存荣,对于合肥的这个问题也是感同身受。他在多个场合也谈到了合肥市干部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这不是合肥特有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到处存在。但合肥决定要打破这个局面。
但考虑到这场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性强且涉及的部门利益相当广泛,所以,合肥先是“按兵不动”。不过,孙金龙在不同的场合,会不时提起这个话题,多次强调公务员交流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谋划、推动公务员交流轮岗。
一直到2007年年底,合肥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果断作出建立公务员跨部门交流机制的重大决策;今年年初的合肥市委常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正式把公务员交流轮岗工作摆上全市工作大局的重要日程。
为此,合肥专门成立了一个高规格的市直机关公务员交流轮岗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孙金龙亲自担任组长;吴存荣担任第一副组长;合肥市委副书记熊建辉担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与此同时,一个由合肥市委组织部牵头的相关调研小组,奔赴一些沿海地区尤其是江苏进行学习考察,广泛收集国内有关公务员交流轮岗的动态,并认真钻研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家公务员流动管理的制度。这个调研组还专门召开了数个座谈会,广泛征求82个市直部门代表、县区、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个层面、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时机终于成熟。5月26日,合肥全市市直机关公务员交流轮岗动员大会隆重召开,正式拉开了这场注定要深刻改变合肥政经生态的改革帷幕。
重点部门被列入改革范围
“为了配合这次改革,我们下的力度是很大的。”合肥市财政局一位官员透露。在5月底,该局经过集体研究后,开始正式上报预备交流人选和职位。
其中,9名预备交流人选中有2名正科职、4名副科职公务员,平均年龄39.7岁。其中,一位优秀年轻的后备干部,今年只有32岁,从某财经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市财政局从事了11年的财政工作,还先后在三个副科实职岗位上工作过。9名预备交流人选中,有4名会计师、1名经济师,且均有在财政局三个以上处室任职或工作的经历。
与此相对应,合肥市财政局还拿出财政监督检查局副局长(正科)、国际债务管理处处长、行政(政法)处副处长、会计处副处长、政府采购处副处长、社会保障处副处长等9个重要财政工作岗位,作为预备交流职位。
这次,合肥把交流轮岗对象覆盖到包括县处级、科级及科级以下的所有市直机关公务员。一些重点部门的热点岗位和负责人,也被拿出来进行交流轮岗。
如合肥市规划局在此次交流中需推出6名交流人选和6个交流职位,该局党组最终将瑶海分局局长、市政规划处处长等重要岗位上的年轻干部推出来;合肥市审计局推荐的预备交流中的一些重要岗位有:财政审计处处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处长等职位。
孙金龙透露,县处级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公务员,执法执纪、干部人事、财务审计、项目审批、资金管理等岗位上的公务员是交流的重点对象。
不仅如此,合肥市交流办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拟定了一整套的工作程序。
如,对于科级领导职务公务员交流轮岗,合肥规定:在同一单位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满8年的,应当交流;在同一单位连续担任正副科领导职务满10年的,应当交流;在同一处室担任同一领导职务满5年的,或在同一处室连续担任正副科领导职务满7年的,应当轮岗等等。
此外,为充分考虑预备交流人员的主观意愿,模拟高考为每个人设置了三个志愿,其中第一志愿为平行的两个职位,第二志愿为一个职位。交流轮岗办公室将按照第一志愿优先、第一志愿第一顺序职位优先、惟一填报职位优先的原则,分正科级领导职位、副科级领导职位、科级及科级以下非领导职位三个类别进行匹配。
此外,合肥出台了对应的保障措施。如今后提任正科级领导职务的,应具有两个以上副科级领导职位的任职经历;提任副县级领导职务的,应具有两个以上正科级领导职位的任职经历等等。
立法保障:冀望制度化
公务员交流轮岗一开始,合肥市委就专门发文强调,整个交流轮岗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凡是能公开的环节,一律实行阳光操作”。
此外,合肥市纪委、市监察局还专门出台相关规定为这项改革保驾护航。
如严禁隐瞒或歪曲交流轮岗人选、职位的真实信息;严禁不经集体研究推荐、上报交流轮岗人选和职位;严禁借交流轮岗对公务员进行排挤或打击报复;严禁为交流轮岗人选说情、打招呼,以任何理由拒绝或阻挠交流轮岗工作;严禁交流轮岗人选拉关系、跑职位,以任何不正当手段为个人谋取私利等等。
目前,通过交流轮岗,合肥市82个市直部门的1632名公务员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超计划完成任务。其中,科级领导职务333人,科级以下非领导职务1299人,占整个合肥科级以下公务员总数的25.8%。
交流轮岗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比重之高,在合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甚至是首创的。
“这次公务员交流轮岗,不是针对个别人,而是覆盖到所有市直部门,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部门;不是今年搞了就完事,而是以后每年都要搞,形成长效的、制度化的交流机制;不是仅仅平行流动,而是对交流的公务员,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提拔。”孙金龙这样概括。
也因为此,尽管这项改革规模很大,但由于导向鲜明,赢得了广泛拥护。“说真心话,老在一个部门呆着,人都疲沓了,而且容易人浮于事,到一个新的部门和岗位后,我感觉自己的干劲一下子就上来了。”一位干部兴奋地告诉本报记者。
而前不久,合肥市就公务员交流轮岗在市直机关公务员中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超过90%的公务员认为交流轮岗很有必要。
“这个调查是不记名的,体现了广大公务员的真实愿望,可信度是很高的。”孙金龙说。
而孙金龙更期望能把这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向制度化。他透露,下一步,合肥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争取明年提请市人大立法,使公务员交流轮岗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记者 范利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