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时,对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做出了三项承诺:第一项是每天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进行监测并向外公布;第二项是致力于全年空气质量的改善;第三项是在奥运会期间,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保障北京奥运会有良好的空气质量。
经过七年的筹备工作,北京已经建立一个覆盖全市、设备和技术先进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对全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做出评价。27个自动监测子站分布在城乡各个部位,每天同时对4项污染物进行监测,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和第二天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通过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发布,应该说超额兑现了承诺。
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取得了连续九年持续改善的进展。1998年以来,北京进行大规模的空气污染治理,1998年达标天气只有100天,到2007年达标天数是246天,9年期间增长了40个百分点。
保证在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良好。这项承诺应该通过奥运会整个过程来检验,北京同样有信心兑现承诺。今年上半年以来,北京继续改善和采取临时措施以后,空气质量有了进一步改善。北京制定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的方案,今年确定的全年目标是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达到256天,到目前为止,达标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天。
其实,早在十年前,北京就开始致力于空气质量的改变:滚动实施了十四个阶段两百多项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包括首钢在内的二百余家重污染企业停产或搬迁、数以十万计的燃煤设施改造完成,在机动车、扬尘污染治理方面也下了大力气,环保投入高达一千四百八十多亿元人民币。为了奥运,北京又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污染措施,将环保标准提得更高:机动车排放执行国四标准、老旧车提前更新淘汰、加强用车管理、改善油品质量等等,空气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
北京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已由1998年的100天增至现在的246天,提升了40%,从这个数字变化中可以看到空气的进步。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说:“没有十年改造的基础,硬性提高环保指标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换来今天的蓝天天数。”
大气环境的环境质量在一个区域的范围是互相影响的。北京的污染排放情况也会影响周边的省市,周边省市污染排放情况也会影响到北京。研究人员发现,对于飘浮在北京上空的某些污染物,周边地区的影响达到了一半以上。显然,仅仅控制本地的污染源,无法履行北京对奥运的承诺。于是,山西、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也行动起来。
为了奥运会的空气质量保障,经过众多专家和首都的众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共同的研究,北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周边六省市参与之下制定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方案》,这个方案包括奥运前的综合治理措施和奥运期间的临时减排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对机动车严格控制,对重污染施工工序实行停产、减产,对重污染企业在保证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减少排放30%等严格的控制措施。本报记者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