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人民网做了一组“北京奥运安保十大秘密武器盘点”的图片报道。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引起极大关注,这十大秘密武器究竟有何神通呢?
排爆机器人资料图片
人脸识别术:拍1/5就瞬间识别 摄像头在今天这个多媒体时代,人们并不陌生,但作为奥运安保手段的视频监控并不只是有密布的摄像头。
自2001年申奥成功起,清华大学等机构就开始研发利用人的眼睛、眉毛和鼻梁间的骨骼特征,识别身份的“人脸识别技术”。借助大量积累的人脸数据库以及有关国家提供的恐怖分子、足球流氓等危险人群的资料,哪怕只拍到1/5侧面,也能瞬间识别出“可疑人物”。
这套系统不仅用于辨别出入奥运敏感区域的人员是否经过登记授权,还被安装到北京500个大型商场,实现了更加广泛地防范。车底视频检测系统也是我国的创新技术,它专为车底拍快照用,大大提升了检查车底的效率。
便携式探测器:能穿透非金属材质 机场常见的金属探测器因无法识别塑胶炸药等非金属危险品,而成为传统安检技术的弱点。与之搭配使用的X光机能通过图像判断危险品,但因为减少辐射和提高灵敏度的矛盾难以解决,只用于行李检查。2006年8月,英国警方破获恐怖组织密谋用液体炸弹炸毁飞往美国的10架飞机后,X光或无线电人体扫描安检仪在英国希思罗机场、美国凤凰城机场等处率先使用。
北京奥运安保人员手持的半圆盘设备,是美国的“斯巴凯”物质探测器。它利用介于微波与远红外波之间的太赫兹光波,能穿透布料、木材、塑料、陶瓷甚至肌肤等许多非金属材质。在几十米外,“斯巴凯”就能识别出爆炸物、毒品,以及象牙、香烟、酒类、文物、黄金等多种物质,并锁定大致位置。
从今年7月20日起在首都机场候机楼入口增加的检查,则采用非接触式的放射性探测仪和生化探测仪,同时对行李采用试纸取样,进行炸药(也包括毒品)含量痕迹检查。前两种设备属首次采用,后一种技术其实在2005年就已出现在深圳机场,它的原理是:恐怖分子制作炸弹时,皮肤、衣物和毛发上总会沾染爆炸物的气体分子,它通过一团吹过乘客的气流完成取样,再对吸回的气体进行检测。
全球眼资料图片
流体探测仪:能“抓”液体炸药 X光和“斯巴凯”都只能检测释放出来的微量颗粒,对密封在瓶子里的危险品就力不从心,这正是手持流体探测仪的用武之地。这种设备称为FirstDefender,只有一本精装书大小,重约1.6公斤,售价两万美元,在美国也是去年5月才开始在机场启用。它通过对激光的散射进行光谱分析,不管瓶子的材料是玻璃、塑料还是金属,都能探测到里面是否有炸药、有毒工业品、化学战剂和毒品等2500种液体和固体物质,包括所有已知的液体爆炸物。
强弩、反恐突击车 红外视频探测器 这3种装备都用于“雪豹”反恐突击队。强弩在我国特警手中出现并非首次,主要用于解救人质等任务中,远距离隐蔽消灭恐怖分子。
去年年底才引进的伸缩式红外视频探测器则解决了对建筑物内隐蔽观察的需要,目前还依赖于有线信号传输指令。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会与微型机器人,包括能够攀墙或飞行的微型机器人结合,实现大范围隐蔽侦察和监视。
单兵反恐突击车可灵活穿行于人群密集地带,该车早已被国外警方用于巡逻,但将其用于特警机动还是我国的首创。
排爆机器人 搜爆犬和排爆服 如果你看惯了《变形金刚》,也许会觉得这种排爆机器人有些“原始”。但作为一种警用装备,它才刚刚成熟。受近年机器人在地面作战领域作用迅速扩展的趋势推动,不久也会有更加能干的警用机器人。
能抵御500克炸药在一米范围内爆炸的排爆服,以及能有效防护重点部位、可较长时间穿着的搜爆服,还有从全国挑选的搜爆犬都是常用反恐装备。
倒是PBA型智能信号发生器(也叫车载频率干扰仪)属于新面孔,它能屏蔽遥控炸弹的电磁波。受伊拉克大量靠手机遥控起爆的自制爆炸装置的困扰,此类干扰仪已成美军制式装备。在我国警方的排爆程序中,它也已成为例行手段。
另外,排爆警察还装备有时钟类探测器,专门检查定时爆炸物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定时雷管和其他电子雷管。
除了上面谈到的多种新亮相的秘密武器外,奥运安保武器还有警用直升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警用直升机将在赛场附近空域巡航,承担输送机动警力等任务。
此外,部署在“鸟巢”附近的“红旗-7”地空导弹也是奥运安保防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十大秘密武器的公开亮相,都在向潜在袭击者传达一个明确的威慑信号——中国绝不容许恐怖分子横行。 (吴戈)
便携式X光检查系统资料图片
搜救犬资料图片
防爆服 资料图片
强力弓弩 资料图片
防空导弹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