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余家成品油批发企业仅剩100余家 45000多家零售加油站已关门1/3
如今随着成品油的日益紧张(也有人为因素)和处于资源分配序列的最末位置,城乡道旁许多民营加油站都挂上了“暂停营业”的告示牌,加油机上也粘贴了“没油”字条,使很多人在“找油”过程中浪费了更多的宝贵燃油。
据悉,由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对民营加油站停供成品油,全国3万多家民营加油站面临生存危机,使长期的市场机制形成的供应“生态链”断裂,众多成品油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因关门形成了巨大的资产闲置,给国家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众多民营涉油企业深感迷茫。
有关分析人士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是政府的政策“翻烧饼”。目前的局面与民营机制引入之初旨在放松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快中国石油体制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
民营油企遭遇“扼喉”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披露的有关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国660余家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仅剩100余家;45000多家民营零售加油站,已关门三分之一;100多万就业人员已有数十万下岗失业。今年3月3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602号文件《关于民营成品油企业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两大集团采取收购、参股、联营等方式,加快推进对民营批发企业的重组,向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的民营批发及零售企业供油,同时保持民营石油企业的合理利润。若该《通知》得以贯彻执行,民营石油企业将摆脱目前油源不固定的窘境。但据记者了解,由于两大巨头的特殊垄断地位,造成了“谈判”不可能在平等互惠的原则下进行,加之缺少相应的监管机制。《通知》的落实就如同前不久风靡全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制”一样,基本处于“乌托邦”的理想状态。
有委员在两会提案中提到,过去3年,在国内成品油批发企业中,民营企业约占1/3,加油站占56%左右,但其成品油销售不足总量的30%。民营油企无油可卖,油价批零倒挂现象存在已久,很多民营加油站无奈被两大集团收购,留下的多数经营惨淡,有些被迫关门歇业。众多的成品油批发企业,也因没有油源,早已关门,几亿元资产闲置,给国家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油企能够形成如此巨大的规模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92年,石油市场改革开放,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利用民间资本进入石油市场。许多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号召,自筹资金投入到石油市场。1992年到1998年间,开加油站、从事石油批发被认为是最赚钱的行业。
然而,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成立,成品油全部交给了两大集团。因为没有炼油厂,也没有原油,民营油企便开始了断“奶”和寻“奶”的日子。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以下简称38号文件)。38号文件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中石油、中石化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这一下子就把民营油企的命脉控制了。地方政府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清理整顿,取消了中石油、中石化以外的许多企业的经营资格,其中不少企业被两大集团收购、兼并或者直接划转。两大集团在石油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逐步形成。
郑州一加油站老板说,民营企业在进入石油流通领域后,就一直受到垄断企业的歧视和排挤。民营石油企业在税收、贷款政策方面也享受不了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企业所享受的优惠待遇,“民营油企像是捡来的"孩子"”。
两巨头“借势”壮大 几乎所有的民营加油站企业主都认为,两大石油巨头故意对民营加油站限供油品的用意很清楚,就是“人为制造油品紧张”,最大限度攫取垄断暴利,导致民营加油站无法经营,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有关数据显示:在民营油企普遍严重亏损、度日艰难的2007年,中国石化却获得了549亿元利润,同比增长5.5%。
有关业内专家认为,中石油、中石化停止批发部分品种,力保零售,优先满足自己旗下的加油站所需,接着,两家炼油厂“适时”停产检修,让民营加油站闹“油荒”,把涨价的责任推给市场供应不足与民营加油站。这样的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因为机制使然。中国石油体制的改革思路,在于逐步放松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从市场准入来说,将来应该是两大集团(中石油、中石化)、新进入石油行业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形成一个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包括贸易权在内也应该逐渐放开。当初,国家制定法律和政策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石油流通领域,但在成品油供应上实行限制,使得民营企业始终无法取得和国有企业真正平等的地位,这是政策发布和执行过程的“翻烧饼”,不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安全和社会和谐,如果政府认为民营企业不适合进入成品油流通领域,那么也应安排一个合适的退出机制,对民营石油企业的投入与损失进行合理补偿,而不应任其自生自灭,形成“生态链”断裂。(记者全四清牛卫国)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