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31日电 香港《星岛日报》7月31日发表社论说,世界贸易组织最新一轮谈判破裂,显示中国与印度等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角力日益剧烈,本港则为今次谈判破裂成为输家。
社论摘录如下:
世贸多哈回合谈判始自二○○一年十一月,目的是进一步削减贸易壁垒,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为主调。
一般港人对这回合会谈最深刻的印象,是二○○五年十二月,在港举行部长级会议时的南韩(韩国)农民示威,一度瘫痪湾仔。韩农反对世贸的开放市场理念,担心会被进口廉价农产品抢去生计。南韩政府今年恢复进口美国牛肉,激起示威,新总统李明博民望急跌,表面上是大家担心疯牛症问题,实际上是源于贯穿韩农多年来海内外示威的保护主义心态。
欧美出口农产品价格如此富“竞争力”,原因是享受到政府的巨额补贴,成为多哈回合谈判最难解决的争议。在本港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中,大家同意到二○一三年取消农业出口补贴,但是具体方案未见。今次会议,欧美同意削减最高补贴限额,换取发展中国家削减工业品关税,只属口惠而实不至,原因是粮价高企,令政府实际补贴支出比最高限额低很多,对现价毫无影响。
发展中国家担心万一大量廉价农产品入口,导致谷贱农伤。以中国为例,农民占总人口六成,要是失去生计,势必动摇社会稳定。因此,发展中国家团结在中国和印度周围,要求设定门坎,当出现这种现象时,有权提高关税;美国则认为中印设定的门坎太低,双方最后一拍两散。
断断续续谈了差不多七年,今次最后以各方互相指责的反高潮作结,各国失去了达成协议的良机。除非有戏剧性转折,否则短期内难再有成果。美国总统初选显示,民情对于开放市场并不领情,不少蓝领觉得被廉价外国货抢了饭碗。虽然共和党麦凯恩比民主党奥巴马推崇自由贸易,但是无论谁当选总统,也不会优先处理这问题。世贸协议要得到各地国会通过才能够生效,欧美经济渐差,保护主义的情绪日烈,各国政府在这议题上要面对更高的政治风险。
谈判失败,港人可以继续享受获美国政府出口补贴的水果,实际上得不偿失。世界银行曾经估计,多哈回合的成功,到二○一五年可以额外增加二万亿港元的全球贸易。这对放缓中的世界经济是一口强心针。本港作为外向型经济,最能够从全球贸易和经济向上得利,但这口强心针在最后一刻还是报废了。
今次世贸一百五十三个成员达不成协议,各国将花更多精神去进行双边贸易谈判。香港本身是自由港,在削减关税谈判上根本毫无筹码。世贸框架强调一视同仁,本港因而也可从别国削减关税中受惠。现在香港出口商希望进口国减关税,只好攀中国车边,希望中国与其它国家讨论设立自由贸易区时,把香港也照顾在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