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巴黎8月1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8月1日发表题为“中国经济面临转型挑战”的评论文章。
文章摘录如下:
以体育用品闻名于世的阿迪达斯生产基地将开始撤离中国。集团总裁海纳日前解释说撤离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工资过高,导致生产价格上升。
集团计划将生产部分转移到越南、柬埔寨和印度等依然有廉价劳力的亚洲国家,东欧国家也在这一计划之中。
中国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劳工法,加强对劳工利益的保护。这本来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由此造成的冲击似乎有点出人意料。此前已经有不少关于外资企业因新劳工法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而撤离的报道,有些企业甚至闻风而动,在新法颁布之前就已采取对策,有的撤离,有的让员工集体辞职作为新员工录用,等等。总而言之,中国的经济面临重大的压力。但能因此而倒退、废弃新法吗?
欧美发达国家经常抱怨说经济全球化造成大量企业外迁,并将高失业率现象归咎于发展中国家以廉价劳力展开的“不正当竞争”,在这一类宣传攻势中,中国成为首选的靶子,西方媒体津津乐道于中国的“非民主制度”,称这种制度是“不平等竞争”的主要原因。至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如何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利,这不是西方人热门的话题;对发达国家企业因跟不上环保发展要求而迁到中国去祸害这种现象更是讳莫如深。
批评外企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引进外资并尽可能营造双赢的局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当中国要继续前进、谋求在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时,部分自诩或被视为“文明经营”的外资竟以盈利不够为由而撤离,不能不说是一个明显的悖论。
其实,阿迪达斯等外企撤离中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它不仅体现在从劳力密集型生产向技术含量更高、更注重环保的生产和服务型经济转变,如发达国家在二、三十年前开始的那种转型,而且也表现在经济的发展更注重以人为本的因素。当然,我们并不因此而盲目断言中国从此进入了经济发达国家的行列,也并不意味着这种转型可以一蹴而就,但这样一个重要信号却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是只顾眼前利益、继续以廉价劳力相拼,还是从长远利益着眼、及时向环保和科技型经济转化,这是一个关系到绝大多数人长远利益的战略选择。我们认为,重大的转型显然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从经济和社会均衡、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又是绝对必要的,而且有准备、有策略的转变显然胜于被迫的转型。也许中国的经济水平还远远不及发达国家,但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战略,更何况别人走过的弯路后人不一定要重复。
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何在经济转型的困难时期尽力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局面,同时注重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发展人才优势(而非劳力优势),就能在全球化时代保持竞争优势与和谐持续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面临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