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当局决定用更多的人力投入对大陆的心战广播,并在“中央广播电台”成立侦听课,侦听人员分成四班,每天从早五时至凌晨一时轮班侦听大陆各省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台的对台广播,将每天抄录、装订成的印有“极机密”的《共匪广播实录》,提供给“总统府”、情报局等“匪情”研究单位。设在嘉义县民雄乡民权路七十四号院内的“国家广播文物馆”二00七年十月份举办一个特展,图为展出的“极机密”的《共匪广播实录》。 中新社发 耿军 摄 |
中新社台北八月一日电题:从直播孙中山奉安到对大陆“心战”再到“台湾之音”——台湾“中央广播电台”走过八十年
中新社记者 曾嘉 董会峰
从直播孙中山先生在南京中山陵的奉安大典,到一九四九年后扮演对大陆“心战宣传”工具,再到现在成为“台湾之音”,台湾财团法人“中央广播电台”(简称“央广”)走过八十个春秋。
八月一日台北“中央广播电台”内举行成立八十周年庆典茶会,包括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内的众多贵宾参加。
台内的文史馆并举行声音史料特展,大大小小的真空管和历史文件展示“央广”成立八十周年的演进史。
“央广”于一九二八年在南京创立,当年由国民党中央委员陈果夫筹措经费成立,“央广”的任务是政令宣导和政策阐扬。同年八月一日,由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致词,“央广”揭幕。同年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央广”的工作人员装载着公共演讲机和收音机,随着迎衬宣传列车播音;同时另一组人马在中山陵装置播音专线,并进行收音,完成了中国广播史上首次现场直线转播。
讲解员刘湘梅向记者介绍,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央广”立即改订播音时间,增加最新战况报告,除揭发日本暴行和阴谋外,并吁请全中国同胞踊跃捐输钱物,补给前方所需资源。至一九三二年,历时三年九个月的扩建,“央广”播音功率达七十五千瓦,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广播电台,日本、东南亚都在电波有效播送范围内。
抗战全面爆发后,“央广”担心战争影响正常播音,在重庆等其他地方进行建台工作,多次躲过轰炸,播音工作不中断。日本的报纸上曾写道:“我皇军飞机大炸重庆,那里的青蛙全部炸死无声,为什么中央电台还是叫个不停?”“央广”因此被称为“炸不死的重庆之蛙”。
抗战胜利,一九四六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当年蒋介石在中山陵发表广播演说时使用的麦克风也在文史馆展出,麦克风铁框上印有“中央电台”四个字,旁边配有演说时照片。
一九四九年“央广”随国民党政权到台湾,在两岸对峙时期,“央广”的主要任务就是制播“心战”节目,既向大陆进行“心战”宣传,又担任与在大陆的潜伏人员通讯。刘湘梅说,一九七一年当局鉴于“央广”已成为大陆与台湾联系唯一管道,决定投入更多人力展开对大陆的“心战”广播,因此成立“侦听科”。侦听人员编制约二十余人,每天清晨五时至隔日凌晨一时轮班工作,专责侦听对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的节目,对于“匪播”的内容,侦听人员要测录、抄写、打字,整理成“共匪广播实录”;这些“极机密”的侦听资料,提供给当局的情报单位,也做为“央广”制作对“匪”广播的素材。
记者翻开当年的节目手册,看到无论是新闻或节目,“央广”的制播态度都相当用心,甚至订定节目制作标准,将播出语调、播音员性别、“心战”对象等规范在内。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鉴于邓丽君在两岸的高知名度,当时台湾“国防部”委托“央广”制播“邓丽君时间”,从周一到周六每晚八点播出二十五分钟邓丽君的及她所演唱的歌曲。
一九九六年台湾“立法院”通过《财团法人中央广播电台设置条例》,一九九八年由原“国防部中央广播电台”及“中国广播公司海外部”合并改制后的“央广”呼号为“台湾之音”,向大陆及海外地区播音。现任董事长郑优介绍,目前每天以十三种语言对全球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