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阿姨上大学引争议。
经五年高中、三度高考、两回命中、一次退学,(天津)60周岁的仝正国阿姨今年终于如愿被河北理工大学经济专业录取了。有人认为,这个老太太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其求学精神将激励更多年轻人奋发学习。而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表示,老年大学生既浪费了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又挤占了其他适龄学子读大学的机会。两方声音针锋相对。
仝阿姨始终不明白,多读几年书,何来“笑话”之说?可又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语言来回答对方,“人家说的也没错啊,像我这岁数的老太太不都是在家买菜做饭看孩子嘛。
”
“听得多了,我早就无所谓了。”仝阿姨说,自己五年前选择重读高中时,就已经作好一切心理准备,“连老伴、儿子都不支持,那时我都挺过来了,还怕什么?”
反方:上学像场"秀" 浪费教育资源 正方:时代进步赋予"老"大学生机会 仝阿姨的求学之路并不容易。2006年当她兴高采烈地奔赴昆明时,做梦也没想到,这一次的大学生涯只持续了短短11天。11天后,她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从昆明理工大学退学。
在52岁的天津市民孙女士眼中,仝阿姨上大学就是一场“秀”。孙女士的外甥今年高考,离三本线只差2分而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她觉得这个老太太参加高考,说不定就影响了其他考生的录取,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直到今天,这样的声音不曾中断,“有人就当面跟我说,您这么大岁数,干点嘛不好,考哪门子大学啊,这不存心让人笑话嘛。”仝阿姨记得,2007年高考落榜后,一个老友对她直言。
今年高考结束后,更有一位网友直言:“这么大岁数参加高考的确精神可嘉,但也确实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试想,花那么大精力培养出一个老人,她能为社会回报什么呢?”
正方:时代进步赋予"老"大学生机会 一路走来,仝阿姨也的确听到不少鼓励的声音。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宋秋蓉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知本”时代,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终身学习”是必然趋势。因此,接受高等教育不应该是青少年的专利。既然人们能理解40多岁的人重回校园攻读硕士、博士,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五六十岁的人读本科呢?实际上,教育应该是一个人完善自己、丰富自己的过程,受教育的权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如今,高考早已取消了年龄的限制,接受高等教育是每一个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既然法律给了大家机会,人们也不应该苛责老年人上大学,60岁上大学也好,80岁回校园也罢,这是时代赋予的权利,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只要自己有意愿就行。
高龄不忘孜孜向学 仝阿姨不是一个人 80岁高龄的“大侠”金庸,在2007年表示自己已经在剑桥读完硕士,开始读博士,并表示自己读书“不为学位为学问”。
李善教,浙江台州路桥区蓬街镇光明村一名退休教师,今年已98岁高龄,他已经在镇老年电大读了10年书。
79岁的南京考生汪侠今年参加新世纪的第4次、人生中的第8次高考,但总成绩只有93分,落榜早在意料之中。
2004年,63岁的浙江省海宁市峡石镇老人邹伟敏,以理科381分的成绩被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录取。
同窗忘年交 齐声送祝福 “佩服,佩服!”塘沽一中的刘争誉老师担任过仝阿姨的班主任和英语教师。这个30多岁的年轻教师说起自己的学生时满是溢美之词。
刘老师说,现在的孩子都是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而仝阿姨根本没有基础,她当年上学时学的是俄语,她是在55岁重上高中时才开始接触ABC,能学到现在这个水平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我由衷地祝贺她,希望这一次的大学生活圆满顺利。”
“我就知道奶奶一定行的!”两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高中同学潘熙再开学已经是华东政法大学的大三学生,但却一直都记得好人缘的“仝奶奶”,并和她保持着密切联系。获知仝阿姨再度被大学录取,潘熙马上打来电话表示祝贺。
“我们真的非常喜欢仝奶奶,她很慈祥,又特别努力,特别上进。我们年级有二十几个班,我们班学习风气是最好的,再淘气的学生看到奶奶都坐那用功念书,也不好意思太过分了。”
仝阿姨曾经的同桌张津玮已是中国公安大学的学生,即将成为一名漂亮的“警花”。这个文静聪慧的女孩子一直都是仝阿姨称职的小老师,但她却谦虚地说自己和仝阿姨是“互补”关系,“奶奶执著的求学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当年她退学的时候我为她感到惋惜,但从没有失望,我相信以她的性格一定会成功的,怎么样,被我言中了吧!”
还有那个文静的欧阳鹏上,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始终和仝阿姨前后桌,身为学习委员的她2006年以文科617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几年来她一直和仝阿姨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告诉仝阿姨自己准备考研。仝阿姨当然也不甘示弱,“我将来也要努力考研究生,争取还和鹏上做校友。”
“哈,这可是您说的,我可在北大等着您呢!”大家都在哈哈大笑。(新华网天津频道-每日新报) (来源:新华网天津频道)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