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吧
吧主:右撇子
我读高中时,母校师生间流传着一个传奇故事:一位师姐连续复读了5年,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自此,这位“高八”师姐成为老师激励学生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经典案例,在这种传奇声名远播的同时,一代又一代校友“前赴后继”,踏上了复读的艰辛之路。
但是,曾经的经典正面案例在如今看来却是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尴尬现象,如果考虑到在快速变迁的当今社会中5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那么这位“高八”师姐的复读传奇一定意义上就有点悲剧色彩了。
可今天的复读生不减反增,有的高中,复读生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应届生的数量。大量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就从应届生那里分流而去,甚至倾斜于复读生,毕竟,学校很清楚,“老兵”们比“新兵”更加“能征惯战”,“战绩”如何,可是关乎学校的声誉乃至生存。对于广大应届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教育部明文规定公办高中今年起必须全面停止招收复读生。
但考生复读热情丝毫不减。日前,《2008年广东地区高考复读情况调查报告》认为,今年全省可能有超过10万考生选择复读。且复读费用也一再飙高,每年1万多元的学费已非常普遍。复读不复读的问题跟教材改革相似,对于学生来说是终生大事,可对于某些学校、机构组织而言,可就是个利益问题了。
可那么多人都一门心思地复读,削尖了脑袋往大学里挤,最终又不得不面对以下事实:即便复读也未必能考上满意的大学,考上了也未必能顺利就业。以去年为例,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但直到该年9月1日,尚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于是很多大学生选择继续读研逃避就业压力,致使就业压力逐年累积。
当大家“义无反顾”地去挤“高考”的独木桥时,职业技术教育却在传统观念下被看作“次等教育”而被忽略,其发展也远远慢于高中的发展。考大学失利后首先想到的是复读、再考,花一年加四年的时间去追逐日渐艰难的就业机会,却对就业前景较好的职业技术教育视而不见。职业教育不是高考落榜生的必然选择,可复读更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产业升级和转型,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日渐紧俏。据报道,我国高级技工缺口已达上千万人,“技工荒”的浪潮此起彼伏。以广东为例,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达到了40万人左右。从就业前景看,如北京,虽然技校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但近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高素质技术人才依然供不应求。
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教育结构的失衡。大家都去考大学了,一次考不上交钱复读也要再考,而职业技术教育人气则严重不足,如此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岗位招工难并存,复读市场异常火爆和职业教育人气不足同在。一边是人才闲置,一边是人才缺乏。
这种尴尬的消失,显然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政策的倾斜。教育部明文规定公办高中全面停止招收复读生,其实就含有引导学生就读职业教育的政策初衷,而免费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自2006年就已启动,政策倾斜意图十分明显。
由此看来,与其挤复读这座独木桥,不如走职业教育的阳关大道。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