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国家发改委:调整成品油价格的背景 新华社发
新华网上海8月4日电(记者王蔚)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起大落。面对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油价及经济的冲击,中国政府采取补贴主要石油生产企业和逐步调高成品油价格等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有效缓解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际油价在2008年1月2日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宣告了高油价时代的来临。7月11日,国际油价一度上触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高点,随后急速下挫。
7月23日,油价首次跌破125美元,收于每桶124.44美元。至今油价没有攀升逾越过130美元。
面对国际油价波动,中国政府通过实施财政和政策双重补贴政策给予国内石油生产企业补偿。今年3月,中国石化获得国家财政123亿元的补贴。4月财政部公告,对中石油以及中石化部分进口成品油实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作出了“小步快跑”的调价策略,逐步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国家发改委宣布,从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并对出租车行业、公共交通和农业用油等方面给予了相应补贴。
至此,国内汽油和柴油基准价格已经上调了约16%到17%,成为历次调整中调价幅度最大的一次。业内分析师认为,虽然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只是阶段性的,但表明了油价调控的方向,即成品油定价机制逐步走向市场化。
作为石油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46%,国际油价的高涨无疑给中国带来严峻挑战。由于中国原油价格基本上与国际接轨,而成品油定价机制受政府定价水平限制,使得“原成油价倒挂”。不仅进口支付增加,而且炼油企业亏损加剧,市场上油源短缺,造成“油荒”频发。
一方面较低的成品油价格对灾后重建、稳定短期CPI免受冲击以及保持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长期扭曲的价格,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也明显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科学发展。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正朝着高效、清洁、低碳或无碳的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方向发展。而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客观上造成能源经济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产品能源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差等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中国能源发展应着力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调整能源结构,增加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以政策助推可再生能源重点行业发展。同时,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继续实施有利于节能的经济政策。二是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择机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此次调价之后,中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价格仍有较大差距,在短期内仍有调价的压力,在长期内则有必要加快能源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关系,让价格真正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功能。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