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8-05 01:19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冰心老人在中国文坛上的声誉,如果用“如雷灌耳”来形容,肯定是不会有丝毫过分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我却并没有读过几篇老人的作品,知道她的《春水》《繁星》,也知道她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然而认真读了的,却只有在做学生时在课本上所学的《小桔灯》一篇。
如今,已经20多年过去了,那朴实亲切的语言,那干净利落的行文结构,那字里行间所折射出的澄澈透明的处子之心,仍一如既往地打动着我;尤其文中小姑娘亲手制作的小桔灯,不仅照亮了作者脚下的夜路,更照亮了我的心胸,照亮了我人生途中的坎坷之路!
冰心一生创作甚丰,但散文一直是她所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她的散文几乎占去了她全部创作的2/3以上,对于散文的理解,正像作者自己所说的:“散文是我写作时最常用也最爱用的文学形式。在我充溢的感情要求发泄的时候,散文就是一种最方便的工具。因为,要用诗的文学形式来写,对于我就太费事了!我总以为诗是"做"的,不是"写"的。诗要合辙押韵,音调铿锵,读了使人能背诵下来。我不是一个诗人,慢慢地"做"起来,浓郁的情感就会渐渐地消失了……散文的内容很宽泛,通讯、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都可以包括进去。”冰心的散文是一个集真、善、美为一体的艺术世界,绝无虚饰,情感洁净,哀而不伤,愤而不怒;在散文中,她赞美自然,讴歌自然,爱慕贤良,探索真理,独有温柔敦厚的美韵,是一朵从清心里升起的天然去雕饰的芙蓉。她告诉人们要追求真、善、美,憎恨假、丑、恶,要以“爱”来解决人世间一切的苦恼与纠纷,正像郁达夫对她的评价那样,她的“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冰心早期的作品,以对母性爱的赞美、对童真爱的抒唱、对宇宙爱的感悟为主,洋溢着博爱的精神,正是她真的人格、美的灵性和善的箴言的结合体,是自我真善美人格的写照,同时也寄托了她最高的真善美理想。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冰心更以切近生活的热情与力度,呈示自我、回首历史、臧否时代,以其至诚至真的留念与希望,完成着一个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史。而这本散文集《我梦中的小翠鸟》,就主要是冰心老人较为后期的作品汇集了。
这本散文集分三部分:“亲情·回忆”,“随感·沉思”,“追念·怀想”。每个部分各有不同主题的着重点,因此,留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
“亲情·回忆”部分基本上可以说,是冰心老人的自传。这个部分的作品语言质朴、淡雅、老练,浓浓的亲情沉醉中透出些时代的忧伤,淡淡的哀叹中涌动着对亲人、对生活真挚的爱!冰心老人曾说过: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生活的圈子无论多么狭小,也总会受到周围气流的冲击和激荡。于是,从老人的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深深的时代印记,以及家庭、亲人、朋友、社会、周围环境等等,对作者年轻时的心灵塑造。
“随感·沉思”部分汇集的都是些自由文体,但同样,每一篇文章里,无不昭示着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热烈的爱及发自内心的忧。《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无士则如何》《希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尊师》《施者比受者更为有福》……仅从这些文章的标题,便可看出作者每天所关注的是何事何物了。是啊,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民族魂,以个人服从祖国为表征,使人能忍辱负重、殚精尽忠。冰心老人的爱国、忧国情怀,颇值得人奉为楷模。
对于“追念·怀想”部分,我个人认为,是全书的重点。这部分的文章记述的是作者与朋友(文友)之间的交往,而被作者所追思的人们,有许多本身就是中国文学史的链条上重要而必不可少的一环:老舍,郑振铎,闻一多,茅盾,阳瀚生,许地山,沙汀,郭小川……这些人的经历,反映着当时时代的真实状况,可以为我们文学史的写作提供宝贵的素材。尤其作者与朋友们私人之间的交往,就更具有私密性与独特性了,都是在别的人、别的地方不可能再有的特殊见证。比如作者与老舍的交往:“这一天,郑振铎先生把老舍带到北京郊外燕京大学我们的宿舍里来。我们刚刚介绍过、寒暄过,我给客人们倒茶的时候,一转身看见老舍已经和我的三岁的儿子,头顶头地跪在地上,找一只狗熊呢。当老舍先生把手伸到椅后拉出那只小布狗熊的时候,我的儿子高兴得抱住这位陌生客人的脖子,使劲地亲了他一口!”通过自己的亲身交往,让我们看到了著名人物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再比如作者写闻一多和梁实秋去了她的家,“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厅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的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这才是活生生的人!为了正义公理,闻一多先生可以气冲斗牛,拍案而起,“前脚跨出这个门槛,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来了”;对待生活、对待同阶级的朋友,闻一多先生却又是多么地诙谐有趣、多么地善良敦厚啊!
读完冰心老人的散文集,我深深地为老人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而感动。正如李素伯的评价:她的“文字是那样地清新隽丽,笔调是那样地轻倩灵活,充满着画意和诗情,真如镶嵌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又如一池春水,风过处,漾起锦似的涟漪。”
睢卫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