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5日奥运专电 题:风雨过后是从容--郎平印象
记者 阎涛
今年是郎平的本命年,和12年前一样,郎平再一次作为主教练出现在奥运赛场。只是12年前她率领的是中国队,而现在她率领的是美国队。
5日下午,她走进新华社奥运主新闻中心的工作平面。
9年来,她有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职业教练活跃在欧洲和美国,国外的苦与乐,孤独与寂寞,荣誉与挫折让郎平更加懂得生活,懂得生活的得失。
1999年,郎平拖着一身伤病,踏上亚平宁半岛,没有围堵的球迷,没有媒体的赞美,一切需要从头开始,意大利的媒体甚至很少报道国内的女排联赛。摩德纳市郊的一幢小别墅里承载了一颗回归平常的心,白天她像意大利主妇一样到超级市场买肉买菜,晚上,她最爱把一起来的几名中国退役球员叫到小屋,切磋厨艺,而她最爱吃的只是一道简单的西芹粘橄榄油。记得当时郎平说过一句话:“排球是我的最爱,为了女儿,为了自己的身体,我只能选择到国外执教。”
“是为了挣钱吗?”刚到意大利的时候郎平就不掩饰自己的答案:“当然!为人之母,哪个妈妈不想给女儿一个接受良好教育的条件,我不愿意在不到40岁的时候,就开始躺在自己以往的成绩上!”
其实,郎平执教外国俱乐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很少被外人提及,她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来治疗身上多年的伤痛。“我是个榔头,但我不是铁做的,那也是和别人一样的血肉之躯!”
谁能想象,一个昔日的巨星,上手术台都已经七八次了。而眼前的郎平,上台阶都需要慢步而行。天气一湿冷,“骨头缝里都会疼”。而这样的伤痛仍然折磨着铁榔头,北京奥运之后,她还要再做两个手术!
身体的痛苦,没有阻挡住郎平对排球的执著,自己的身体条件还能干点什么?这样的想法一直困扰着郎平。
意大利的同行向她提议走“职业化教练”之路。
郎平也做过思想斗争,中国人做外国队的教练行吗?同胞们能接收吗?
郎平最终想清楚:中国再不是闭关锁国的时代,中国体育已经向世界的优秀教练敞开大门,中国排球教练能够“出口”到其他体育大国,这是中国人的荣耀。
奥林匹克,追求的是通过体育促进各国人民的交流,而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负得失。中国体育走向世界,不仅需要更多的优秀运动员走出国门,融入世界体育的潮流,而且还需要更多的优秀教练员,代表中国的水平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