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一届的大学生就要步入大学校门了。按照年龄推算,今年的大一新生,大多出生于1989年下半年和1990年上半年,这也意味着,高校即将迎来首批“90后”大学生。
与备受关注和争议的“80后”相比,“90后”大学生背负了人们更多的质疑与期待。
规化
目标明确更加自信
相信奋斗就能成功
相对于“80后”对大学生活的集体迷茫和在挫折中探索,“90后”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加现实,对自身的需求也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本报对100名“90后”准大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学生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有“明确”或“比较明确”的目标。
考上大学不是终点。就业形势的严峻,对自身发展的渴求,都让“90后”对大学生活的规划更加明确。“在大学里,我想多参加一些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当今社会把经验和能力看得比学历更重。”“我肯定是要出国的,通过高中阶段的学访,我觉得国外的教育更适合我。但我希望在国内读完本科后再出去,这样基础会更好些。”“我想学数学,将来在这个领域做科研工作。”“考上大学,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这些年轻的声音非常有主见,也非常坚定。
相信奋斗就能成功。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规模急剧膨胀,大学生的“精英”光环逐渐黯淡。与十年前入学的“80后”大学生对此表现出的不适与迷茫相比,如今的“90后”准大学生对自身、对社会都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认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和“比较严峻”的“90后”准大学生占到八成以上,但其中有90%的学生表示,“就业形势的严峻与否”与“个人能力和是否适应社会要求”有直接联系。他们认为,眼高手低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大障碍,并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会有很多机会获得成功。采访中,很多同学表示:“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给每个人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就看你是否有能力把握。”
可见,“90后”准大学生更自信,也更相信奋斗,他们更理性地看待自己在大学乃至整个社会中的位置,希望通过不断奋斗寻找成功的机遇,在不断的学习中实现自我的超越。
定位
关注自身社会角色
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张扬个性是“90后”准大学生的性格“标签”,与此同时,他们也更关注自己的社会角色。“我们这代大学生,很多人都更关注‘我’能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能做一些什么事情。但我们毕竟阅历有限,有时候一些看法可能会显得比较幼稚,但这些想法可以逐步完善,这总比什么都不想要强吧。”一位“90后”准大学生告诉记者,如果说他们这代人和“70后”“80后”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新事物,“我们这代人生活在网络时代,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大,思想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思想富于变化,敢闯敢拼。”
“我们好多同学暑假都有安排,比如考驾照、学外语、还有不少同学像我一样在打工。”毕业于实验中学的小斌,高考过后就开始在滨江道一家服装专卖店做销售员,“我打工并不是因为缺钱,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接触社会,看看自己究竟能否适应社会,也想借此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且,我想在暑假后期出去旅游,多到一些地方走走看看,可我已经长这么大了,总不能还向家里伸手要钱吧?”小斌说,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自己尽快“独立”起来,适应社会。
“暑假期间,我一直在做义务家教。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弟学妹提高成绩。”毕业于天津一中的小君说,本来,她特别希望像大学生一样在暑假从事一些公益实践活动,但在没有找到“组织”的情况下,她只能先通过义务家教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了。小君表示,除了公益活动外,她和周围的很多同龄人还都很关注环保事业,在意自己身边的环境,在意自己为这个环境做了什么,“我们中学的环保社和爱心社可是全校数一数二的学生社团呢。”小君自豪地对记者说。
专家观点
“90后”进大学心态尽量放平和
南开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心理学教授袁辛表示,根据多年从事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成长研究的经验,她认为,“90后”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差异不大,只不过他们“更讲道理,很有民主性”。
袁教授指出,“90后”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可能仍是困扰他们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适应,既包括对生活的适应,也包括对竞争的适应和对社会的适应。从近年来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来看,一方面,他们意识到了自己适应性不足,也一直在努力地改变现状;但另一方面,他们努力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因此,“90后”大学生入学后,可能还会出现思想相对脆弱等不适应状况。
迈入大学校园后,大学生即将面对新的人际环境、新的学习环境,有些人可能会因此产生紧张情绪。对此,袁教授建议,即将进入大学的“90后”准大学生,可以在暑假期间通过网络、书籍、校友等了解一下大学的基本情况,尽量放松心情,以平和的心态迎接崭新的生活。
红包礼品收到“手软”
幸福背后也有负担
“奶奶给了1000元,姥姥给了1000元,爸妈已经答应给我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大伯奖励我暑假去旅游。”刚刚从九寨沟旅游回来的小高仍然沉浸在“大学生”给他带来的幸福中。今年高考,小高顺利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开始,他就接到了不少亲朋好友送来的红包。据调查,高考后,不少准大学生都会收到长辈、亲朋送来的红包,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上万元,甚至有同学收到十几万元的红包。此外,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腕表、运动装等实用礼品也让准大学生们“收礼收到手软”。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准大学生都对红包和礼品“感冒”。小许今年考得不错,但她还没来得及享受假期,就遭遇了烦恼:几乎每天都有亲戚朋友请她吃饭,送她红包,这使她感觉压力很大。“亲戚朋友的盛情,我很感谢,可这也给我带来许多负担。本来,我计划在暑期学学英语、找一份社会实践工作,可现在这些计划都没办法实现了。”小许无奈地说。
上学流行“四大件”
追求个性不忘实用
电脑、手机、数码相机、MP3(MP4),这“四大件”是近几年准大学生崇尚的流行装备,而“90后”在“四大件”的选择上,更加个性化,也更实用化。
在赛博电子商城,一位正在挑选电脑的女同学坦言,她买笔记本电脑主要是用来上网、查资料、写论文,因此电脑不需要很专业也不需要很高档,价位在5000元左右就可以了。至于数码相机,因为不是必需品,她决定暂时不买。颐高电子商城客户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七八月份很多准大学生都在挑选电脑,其中60%以上的人购买的是笔记本电脑,而那些外观独特漂亮、个性鲜明的电脑最受欢迎。此外,有些准大学生对电脑的配置也有独特要求。比如,设计专业的学生会选择配置比较高、性能比较好的电脑;喜欢打游戏、喜欢听音乐的学生,会选择内存比较大、功能比较全的电脑。
此外,各电子商城的MP3、MP4也都卖得很火。“尤其是MP4。”季先生说,如今最便宜的MP4只有250元左右,稍微贵一点的也就六七百元,相对于几年前,MP4已经算不上是奢侈品了。而至于手机和数码相机,对于很多准大学生来说,也已经是很平常的装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