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仲(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
今年以来,虽然连续遭遇重特大自然灾害,并面临美元涨价、原油价格和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以及越南经济危机等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矛盾基本化解,国民经济运行正在向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但是,年初提出的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的宏观调控目标仍面临压力,主要表现为目前居民消费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生产资料价格仍在加速上涨,资源价格改革和社会公共服务价格矛盾的梳理任务仍很艰巨,价格继续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后期防止出现严重通胀的任务仍很艰巨。
上半年价格运行情况 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比去年同期上涨7.9%,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4.7个百分点。在前6个月上涨的7.9个百分点中,去年翘尾因素影响价格上涨5.3个百分点,新涨价2.6个百分点。从前六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变化来看,1-6月份分别上涨7.1%、8.7%、8.3%、8.5%、7.7%、7.1%,价格涨幅呈现高位运行的态势。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构成升降幅度差距加大。前六个月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构成中,价格上涨的有5类,价格下降的有3类。1-6月份食品、居住、医疗保健、烟酒、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20.4%、6.9%、3.4、2.6%、2.5%,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1.5%、1.4%和0.8%。各类价格升降幅度差距达到21.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加14.2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1-6月份,食品价格累计上涨20.4%,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6.8个百分点,是今年前六个月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食品中肉禽及其制品、鲜菜、水产品价格前五个月份分别上涨40.9%、19.1%、14.4%,涨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0.2、22.0和10.7个百分点,分别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0、0.7、0.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
服务价格上涨幅度略有加大。1-6月份,服务价格累计上涨1.8%,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0.2个百分点,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约为0.42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上年同期增加0.05个百分点。在服务价格中,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作用最大的是居住价格,1-6月份居住价格上涨6.9%,比上年同期增加2.9个百分点。1-6月份居住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约0.9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差距继续扩大。1-6份,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8.6%,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6%,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农村居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差距比去年同期扩大0.3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流通环节)涨幅明显加大,价格上涨的范围也在扩大。1-6月份,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流通环节)同比累计上涨18.1%,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14.1个百分点。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均呈加速上涨态势。从分类来看,今年前六个月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中的九大类价格全部上涨,而去年同期还有机电、汽车两大类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是下降的,这说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范围也在扩大。
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价格涨幅明显大于上年同期。1-6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累计上涨8.5%,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呈现上下游产品价格变化方向相同的特点。
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可能上涨6%-7%
从影响后期价格上涨的因素来分析,除了国民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加速增长之外,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猪肉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并影响主要食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下半年猪肉价格虽然将会有所回落,但幅度有限。因此,后期价格总水平受肉类价格下降而回落的影响有限。
二是成本持续增加推动下游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今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处于加速上涨态势,特别是钢材、能源、化工原料价格高位运行,对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继续保持较大压力,非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影响逐渐显现。最近出台的成品油、电力价格和铁路货运价格的上调对下游产品价格的影响很大,对后期的产品价格上涨将形成很强的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从市场环境来看,2007年下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明显加快,今年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平均高达21.4%,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使得制约上下游价格传导的瓶颈在逐渐消除,上下游价格的传导逐步加强、加快,因而促进了下游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实际上,在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和资金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加工工业出厂价格涨幅已经明显加大。这说明下游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在增加,上下游生产资料价格的传导加剧,对此要引起关注。
三是国际市场主要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目前国际市场粮食、石油、化工原料、铁矿石、有色金属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和持续上涨状态。特别是粮食价格和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对其它产品价格影响很大。目前原油期货价格在140美元/桶上下波动,不排除继续上涨的可能;而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在前几年连续大幅度上涨的基础上,今年又上涨了80%-90%。这类重要产品价格的上涨,将会对国内的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居民消费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国内价格上涨构成较大压力。
四是后期资源价格改革的深化和公共服务价格矛盾的梳理,将使今年政策性调价因素仍然较多。一方面,资源价格改革的深化,客观上将进一步促进国内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工原料、电力等资源价格的上升,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另一方面,地方的公共服务价格矛盾的梳理,将会使今年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价格上调的措施增多。其中,天然气、煤气、水、成品油、电力、出租车、公共汽车等价格的上涨将成为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
五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将会从成本及需求两方面促进价格上涨。2005-200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比上年分别增长17.1%、17.6%、21.5%。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也有所加快,2005-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21.1%、9.9%和15.3%。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9.8%,继续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六是投机资金的炒作将加大重要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今年以来,粮食、原油、部分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虽然有需求增加因素的影响,但与期货市场的炒作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在国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措施、股票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下,大量的投机资金转向重要商品品种的期货市场牟取利润,在投机资金的炒作下,后期主要商品的价格有大幅波动的可能。
从抑制价格上升的因素来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
后期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将逐渐减小。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一季度的翘尾影响为5.2个百分点,对二季度的翘尾影响为4.8个百分点,对三季度的翘尾影响为2.6个百分点,对四季度的翘尾影响为0.9个百分点,呈现逐渐减小的态势,有利于对后期价格上涨的控制。
今年农业形势总体良好,夏收作物喜获丰收。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041万吨,比上年增产304万吨,增长2.6%,连续第五年增产。从目前来看,秋粮作物也长势良好,为全年粮食的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有利于国内粮价的稳定,进而有利于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总水平的过快上升。目前我国消费商品市场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衣着、家用电器、交通通信等日用工业品市场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关系,汽车、机电产品等重要商品市场同样也呈现供大于求的关系。从市场来看,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现象,有利于抑制价格总水平的过快上涨。
人民币的升值将会抑制国内价格的上升。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接近6.8:1。从发展趋势上看,人民币继续小幅升值是必然的走势。而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将有利于减少进口成本、扩大进口供给,另一方面将加大出口成本、抑制出口的增长,并使人民币的购买力提高,从而在货币价格方面构成了抑制国内价格上涨的因素。另外,国家宏观调控将有利于控制价格的过快上涨。
总体来看,今年后期我国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从价格运行的变化趋势来看,三、四季度价格上涨的幅度将有所回落,但幅度有限。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将决定于以下三个主要因素:第一,价格总水平的回落幅度主要决定于猪肉价格的回落幅度。总体上看,后期猪肉价格逐步回落的趋势是可期的,因此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回落也是可期的。但价格总水平的回落幅度,将决定于猪肉价格的回落幅度;第二,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主要决定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从价格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来看,如果后期价格总水平继续出现上涨,则很有可能是缘于粮食价格出现新的大幅度上涨,但粮食价格的上涨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夏粮虽然丰收、秋粮长势良好,但秋粮的产量还有不确定性,特别是今年天气低温的特点,对北方粮食生产是个威胁。如果秋粮减产,粮食价格很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进而将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上涨;第三,价格上涨的具体幅度,将决定于政府调价措施的力度和时间。政府调价措施出台力度的大小和时间的早晚,对价格上涨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决策部门将根据价格总水平的走势而采取不同的调价对策,因此今年价格总水平的涨幅,很有可能将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在不发生大的不可测事件的情况下,并合理控制提价措施出台的情况下,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幅度,可能在6%-7%之间,其中第三季度涨幅将在5.5%左右,第四季度将在4.5%左右。
对当前价格运行的几点看法
目前的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而不是全面上涨。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构成来看,1-6月份食品、居住、医疗保健、烟酒、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20.4%、6.9%、3.4、2.6%、2.5%,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1.5%、1.4%和0.8%。八大类价格中上涨的有五类,下降的有三类,其中上涨幅度较大的只有食品和居住两类,其余六类价格变化基本平稳。
从各类商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贡献度来看,1-6月份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约6.8个百分点,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贡献率为86.1%;居住价格上涨6.9%,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约0.9个百分点。食品和居住合计,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约7.7个百分点,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贡献率为97.5%。而其它六类价格上涨只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个百分点,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贡献率仅为2.5%。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分类的数量,还是各类商品及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贡献来看,目前的价格上涨,仍然是结构性价格上涨而不是全面的价格上涨。
目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不是输入型价格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引起的,而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肉类和鲜菜类价格上涨拉动,这部分肉类和鲜菜类商品几乎全部是国内生产的产品,没有多少进口,其价格的上涨不是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影响的。虽然食品中大豆和大豆油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但其对食品价格的整体影响不大,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更小。当然,国际市场的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价格的上涨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限于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而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还没有充分的显现出来。首先,目前国际市场小麦(面粉)、稻米(大米)等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基本没有影响到国内粮食价格,因而不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产生影响;其次,国际市场原油、成品油价格大幅度上涨虽然对国内相应产品价格的上涨形成压力,但由于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受到政府的控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没有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市场原油、成品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对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影响受到制约,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较小;第三,国际市场铁矿石、钢材、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的上涨,虽然影响到国内市场相应生产资料产品价格的上涨,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渠道不畅通,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受限,因此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收到的影响较小。因此,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对国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不是本轮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原因很复杂,是各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但供给方面的问题是主要问题。
本轮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原因和机理比较复杂,既有需求拉动,又有成本推动;既有国际因素,又有国内因素;既有当期的通胀因素,也有前几年积累的通胀因素。货币因素、美元贬值、国际资源价格上涨、国民经济持续高增长等因素,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均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从经济理论的方面分析,这些均是构成影响本轮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供给因素是决定本轮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去年5月份以来的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今年前几个月的鲜菜价格大幅度上涨,是本轮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去年5月份以来的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生猪蓝耳病疫情影响,使猪肉的供给出现了大量的短缺;今年以来的鲜菜价格大幅度上涨主要是受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导致蔬菜供给的大量短缺。这说明猪肉和蔬菜供应的短缺,主要是是突发事件影响的结果。因而由猪肉价格和鲜菜价格大幅度上涨引发的价格总水平上涨,主要是由于突发事件引发的供给问题。虽然猪肉价格和鲜菜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很大,甚至猪肉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时间也相对较长、影响范围也很大,但却不具有持续性。
结构性价格上涨是表现,全面的价格上涨是潜在的隐患,目前没有出现全面的价格上涨是有代价的。
当前的价格上涨,虽然是结构性的价格上涨,但存在很高的全面上涨的风险。目前之所以没有发生全面的价格上涨,是以资源价格和地方公共服务价格的管制为代价的。目前的成品油价格、电力价格、燃气价格、电煤价格、化肥价格、铁路运输价格都是国家管制的。对居民消费价格具有更大直接影响的地方公共服务价格是由地方政府管制的:为了控制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冻结了各地政府对居民用电、居民生活用燃气、生活用水等产品和服务的调价措施的出台。上述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管制的重要产品及服务价格都不是由市场机制形成的,这些产品及服务的当前价格与其合理的市场价格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这些产品及服务价格全部放开,其潜在的价格相对于目前的水平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普遍上升影响巨大,同时也将会大大扩大上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力度,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会大得多。这样的价格管制在短期内虽然抑制了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同时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一是增加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二是增加了承受价格管制的企业的负担,也造成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三是扭曲了价格信号,积累了价格矛盾;四是人为的阻碍了上下游产品价格的正常与合理的传导,导致价格结构的不协调和产业发展的不协调,经济运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目前国家的价格政策的取向来看,随着价格管制的逐渐放松,非食品类价格上涨的趋势将逐步显现。如果价格管制放松的过于激进,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控制通胀的政策选择应结合供给方面的措施,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既然目前的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价格上涨而不是全面的价格上涨,不是总量的问题,因此就不适宜采取总量控制的办法,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的作用是不明显的,这从近一年来紧缩的货币政策对价格上涨抑制的效果就可以看出。紧缩的货币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对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有积极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结构性价格上涨的现状。而且,目前我国经济过热的威胁基本消除,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对外出口增长在减速,企业效益在大幅度下滑,人们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在下降,房地产市场特别是股市动荡下滑,整个资本市场进入低迷状态,对紧缩政策的敏感度越来越大。加之我们面临全球性的经济周期性回落和政策性紧缩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从全球视野、中长期角度来合理统筹价格控制,使需求总量控制与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短期政策工具与长期政策工具调整相结合。根据当前价格结构性上涨的特点,考虑到前期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的累积效果及其滞后作用,后期的调控措施应着重在供给方面,充分利用好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有效供给、降低生产成本等途径,对价格进行合理的调控。如通过减免企业的相关税费、增加补贴等手段减轻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通过增加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如增加农民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用电、农业生产用柴油的直接补贴,减免农产品运输的过路过桥费等措施来减轻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来增加全体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把价格工作的重点从对价格水平的干预,转到对中低收入群体生活的保障上来。如提高最低社会保障线,增加离退休职工工资,取消居民存款利息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低收入群体提高价格补贴等等;同时,要吸取前期猪肉价格上涨、牛奶价格上涨的教训,建立重要商品供给危机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决策,及时解决问题。目前的价格上涨,仍然是结构性价格上涨而不是全面的价格上涨。货币因素、美元贬值、国际资源价格上涨、国民经济持续高增长等因素,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均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从经济理论方面分析,这些均是构成影响本轮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供给因素是决定本轮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最主要的因素。
根据当前价格结构性上涨的特点,考虑到前期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的累积效果及其滞后作用,后期的调控措施应着重在供给方面,充分利用好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有效供给、降低生产成本等途径,对价格进行合理的调控。
(责任编辑:塔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