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6日,伊朗石油部门负责人宣布,伊朗政府有关部门已为大不里士、阿巴斯港和拉万3家炼油厂进入私有化管理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欲将炼油厂和配发中心推入市场运作的轨道,并允许这些公司上市进行公平交易。
伊朗在上世纪90年代末哈梅内伊执政时期便开始了第一轮的私有化进程,当前这新一轮的国有经济私有化已酝酿多年,但进程缓慢,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制裁行动致使国际投资者缺乏信心。
不过今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赞赏伊朗政府为推进私有化进程采取的有力措施,指出德黑兰在致力于继续向可见的、有效的市场经济转变。伊朗政府宣称:“这一私有化改革意在吸引更多的外资,也是本国进行大规模经济自由化改革的一个部分。只要外资企业在特定行业中比例不超过35%,伊朗就不会对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加以区别。”伊朗私有化组织更是宣布到2009年3月,将会有230个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177个国有企业将会在2009年3月前在德黑兰证交所上市。伊朗电信公司也信心十足地宣称很多外国电信企业都对持有该公司的股份抱有很大兴趣,其中包括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南亚MTN集团,以及德国西门子公司。
伊朗在这个当口实施大规模的私有化进程,让人不得不联想到美国、以色列最近甚嚣尘上的动武威胁,以及美国在推动西方国家进行进一步制裁威胁。伊朗的私有化是为了避免打击和制裁而向美国做出的姿态吗?乍一看似乎不错,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答案恰好相反。
伊朗看似向“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自由市场迈出的私有化步伐,实际上却遭到美国欲施加进一步的制裁:布什政府的对伊目标就是要停止伊朗的私有化进程。美国的贸易制裁机制限制了美国公民或公司与伊朗做生意,而美国的盟友德国、意大利、日本却在伊朗的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力、建筑和银行业捞得个盆满钵满。伊朗的私有化,以极优惠的条件吸引外资,就像是将国有资产用银盘托给了西方投资者,当然,这其中不包括美国。于是,伊朗的私有化进程不仅不符合美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而且削弱了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有碍它建立“新世界秩序”梦想的实现。
而伊朗之所以如此大力地推进私有化改革,无疑是为了树立投资者的信心以吸引多元化的外资,从而抵消美国制裁对伊朗经济的消极影响。这个中东以保守著称的伊斯兰共和国,正欲通过给经济松绑,而为其核梦想赢得更大的政治空间。(本报实习生张洋)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